第102节
二伯想起孩子娘的手艺,又补充了一句,“孩子娘芝麻椒盐饼也做的好,以前我们主家的小姐很喜欢,还打赏过。”
椒盐的芝麻饼其实和酥饼差不多,里头空着,加些花椒粉和盐,碎花生和馅,外头撒上芝麻,吃上一口有花生和芝麻的香气,不用吃菜,两三个就吃的很饱,出门带最好。
“看来咱家的饭铺生意一定红火,老二啊,以后你们家就搬到镇上铺子的后院住吧,还能看铺子。”
爷爷提着意见,这个时代民风淳朴,也是有小贼的,晚上后院也要留人才放心,不然饭铺里的一些粮食,没准就遭了贼。
“那没问题,正好我们不用来回的折腾。”
“开年,家里也买辆车牛,给冬子用,咱不能总借别人家的,牛还能耕种。”
一头牛要十几两银子,不算多贵,家里买的起,不然莫子冬去镇上还要借牛车,有时候全靠走,也太累了些,等家里农忙,地也需要靠牛的。
转眼就到了晌午,灶间里要继续熬着鸡汤,娘,大伯娘和二伯娘都端着几盘子的吃食,还有炸的丸子,面果子,虾片,让众人先吃点,早上没吃饭都要垫肚子。
接下来是拜年的仪式,从大伯一家人开始列队给爷奶跪拜拜年,每个人都说上几句吉祥话,奶准备了一摞红包,给家里的小辈,拜年之后青璃这些小的还要和大伯二伯家相互拜年,最后几个小的都衣兜满满,收获好几个红包。
天色将暗,院子里也传来鸡汤的香气,弥漫着,在爷奶的堂屋,支上两张大桌子,菜色比小年还要丰富,炖的一大锅小鸡炖蘑菇,酱板鸭,红烧鱼,糖醋排骨,菠菜拌花生米,蒜苗炒肉,清炒豆芽,还有麻辣豆腐,白菜片炒木耳,炸的丸子,虾片,还有拔丝红薯,还切了一点爽口的辣白菜,把咸鸭蛋也都对半切开放到一个盘子里,谁喜欢吃什么就夹什么。
家里人先全部站起身,点燃一炷香,对着莫家村祠堂的方向拜了又拜,这才坐下,把地上洒了一杯水酒,由一家之主爷爷先动筷子,接下来大家才开始吃这一顿的团圆饭。
今年莫家的菜色比往年的团圆饭都丰盛很多,家里的年景好,大家也都乐呵呵的,小一辈的莫子冬还娶了新媳妇付彩云,也算是给家里增加了人口,奶奶还给付彩云夹了一个鸡腿,让她好好调养身子,早日给莫家添丁,让新媳妇付彩云红了脸蛋。
“璃丫头,还有一个鸡腿给你吃吧,你最喜欢吃这个。”
奶旁边准备一双新筷子,她都用这双筷子来夹菜,下一个轮到青璃,还是青璃说鸡翅膀不好啃,更喜欢吃鸡腿,奶就记在心里。
“鸡腿给青黛吃吧,青黛好久都没回来了。”
一共炖了两只鸡才四只腿,青璃不是家里最小的,却每次都被自家奶关注,不管能不能吃到鸡腿,这种心意却难得。
“三婶,给小妹吃,我都多大了,咋能和小丫头抢鸡腿呢。”
莫青黛笑了一句,家里人都很谦让,二姐青蔷更喜欢吃鸡翅膀,她也不用和别人谦让,自己直接夹了一个,“我就喜欢吃鸡翅膀,虽然肉不多,但是香,哈哈,我不客气了,你们抢不过我。”
“谁和你抢啊。”
莫青黛也嗔了一句,还把酱板鸭的鸭翅给了二姐青蔷夹到碗里一个,“这个鸭翅和鸡翅也差不多,也给你吃,省的说我们和你抢。”
“还有鸭腿的,都急什么,东娃你和小子喜一人一个。”
奶照顾着大家吃饭,谁也没有客气,大过年的不能说太多推拒的话,不吉利,崔奶奶只能含着眼泪,眼中带笑的和大家坐在一个桌上吃饭,丝毫没有前几天的拘束。
“大伯娘,这么久没回来我还是最想念你炸的肉丸子。”
莫青黛连续夹了好几个肉丸子,吃的香,这肉丸子里面可是放了点虾油,生姜,这是大伯娘的独门秘方,一般人都不太会吃,在凤阳城这边虾油卖的并不常见,离海边比较远,这个时代的运输不发达,这边很少有吃海货的机会。
“要我说,过年能吃到菠菜,蒜苗才难得,那些城里大户人家的老爷们也是吃不到的,打南边运送的菜一到凤阳城就被抢的精光,只是咱家今年种的晚了,要是多种一些,也值不少银子。”
二伯娘在大户人家呆过,很了解行情,说起这些也头头是道,但是家里没那么多的地方,把炕上全摆着箱子也种不了多少,只够自家吃的。
“这冬日里的菜精贵着呢,也得精心伺候,炕不能烧的太热,也不能冷到,咱也是第一次种,还是跟璃丫头倒腾的,没啥经验。”
大伯娘说着种菜经,家里只中了蒜苗和菠菜,青璃家后来加种的西红柿和茄子,还有一箱子的青辣椒,现在都挂了果,但是还没成熟,这还是青璃用稀释的灵泉水浇灌的结果。
“黛丫头,这次你们回来,想吃肉丸子就说,时不时做上一顿没问题。”
炸肉丸子,村里人家一年吃不上几次,除非赶上红白喜事或者过年,主要炸丸子很费油,一般人家炒菜都舍不得放几滴,更别提炸东西吃。
一顿饭,众人热热闹闹,男人那桌,大伯和二伯两个人又在赞叹这酒,推杯换盏,围坐在一起,畅想来年的日子,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没有什么糟心事,一家人还能继续的和美下去。
一顿饭吃到了掌灯时分,众人还意犹未尽,大伯娘上了些热茶水和干果,爷爷带着大伯他们喝茶水解酒,也都抓上一把瓜子,边吃边聊,这次主要讲话的人是二伯,他在凤阳城大户人家做工也是见过世面的,就说一些在凤阳城的经历,也说那些有钱的老爷夫人奢侈的生活。
青璃听了几句,觉得无聊,那些所谓的奢侈对她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空间里奢华物品那么多,买下凤阳城都没问题,那些大户人家过的日子她一点也不羡慕。
这个时候,窗外的爆竹声更响了,小弟子喜和东娃手拉着手,出去疯跑,青璃也想出去,感受莫家村过年的气氛。
“小妹,你看我做的,给你玩。”
三哥莫子松兴冲冲的进来,见到青璃之后,像贡献宝贝一样拿出手里的东西,是一块圆形的冰坨,中间被抠开一个窟窿,里面插着一支红色的蜡烛,四周绑着结实的络子线,手柄是一根小木棍。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冰灯,青璃记得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有时候是把蜡烛放在罐头瓶里,但是不注意的话,罐头瓶就会碎掉,所以后来已经改良成用橘子皮做的小桔灯。
“这个真好玩!”
青璃说着,也拉着手柄,拿到外面去,火烛细细的,有微弱的光亮,在这黑夜里格外的显眼,映照她的笑脸也成了温暖的颜色。
“四姐,这个冰灯真好看,应该在四周贴上红色的剪纸!”
青璃一出来,小弟子喜拉着东娃也围了上来,“四姐你别走的太快,风会把烛火吹灭。”
三哥莫子松眼神亮晶晶的,带着渴望,青璃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表扬了几句,就让三哥欢天喜地的。
除夕夜要守岁,等子时过后就是新的一年,饭后这时辰家里的女人并不得闲,收拾碗筷之后还要和面包饺子,家里包的是白菜肉和素萝卜馅的,都包成元宝状,象征来年财源滚滚,有一个好兆头。
小娃闹了一会就容易疲累,子喜和东娃并排躺在堂屋的炕上,睡的正香,青璃低头看看自家小弟的包子脸,真想在上头掐一把,营养跟上了,小弟的脸白胖的,皮肤很嫩,还带着婴儿肥,呼吸均匀,嘴边还有亮晶晶的口水。
“璃丫头,你干啥干坐着,过来包几个饺子,讨个好彩头。”
一般在这个时候能指示她干活的只有自家二姐,青璃洗了下手,也跟着学习包饺子,还是二伯娘包的最好,放上馅之后,两边的饺子皮对折,顺着裂口处能掐出花边来,她也上手包了几个。
“小妹,你这个饺子看着还可以,到锅里就会被煮的开口,到时候好好的饺子就变成了片儿汤。”
“青菊堂姐,我这口掐不紧实。”
“你的褶捏的太大了。”
莫青菊给青璃示范了几遍,在前世,青璃就不太会包饺子,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她想吃饺子不是去饭店就是去超市买速冻的,简单省事,一个人生活,没有那闲情雅致自己包。
快到子时,小弟子喜和东娃被喊了起来,这个时辰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大家要一起吃团圆饺子守岁。
煮出来的饺子也是白白胖胖的,家里人准备不少蘸料的碟子,有酱油,醋,还有蒜末,辣椒酱,芝麻油,也可以混合在一起。
青璃吃了几个白菜的饺子,觉得好吃的很,有的人家是要在饺子里放铜板的,但是娘觉得铜板都不卫生,万一吃的急了还容易吞进去,就把铜板换成了花生,也是意味步步高升。
窗外,爆竹的声音更盛,这两年风调雨顺,基本家家户户年节都能割上二斤肉,包饺子也能解馋,再买上一些鞭炮,越响才能代表日子过的越红火。
吃过饺子之后,也就完成了守岁,新的一年就这么来了,青璃也在这一天正式成为八岁的女娃,从今天开始她要告别身体前主留下的种种阴影,做一个新的自己,快乐的生活,这是她最大的愿望。
夜已深,慢慢的爆竹声小了很多,青璃一家也告别了爷奶和大伯二伯一家,全家人赶着夜路回家,这夜里,村里并不昏暗,家家户户都要点着红色的灯笼,一直到大年初三,这灯笼都是不熄灭的。
回到家之后,家里人简单洗漱了下,各自道了晚安,都沉沉的睡去。
正月初一的早晨,家里人都无一例外的起晚,错过了早饭的时辰,崔奶奶还有些脸红,大年三十众人都在忙活,睡的晚,所以也起的晚些,她手脚麻利的做了一碗菠菜面,里面加了点腊肠和豆芽。
初一按照习俗是不出门访亲的,这个习俗倒不是说在家里不出门,而是不出村,所以妇人家想回娘家都要等到初二。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家里人刚吃过晚饭,门就被拍的叮当响,崔奶奶开门,门外飞快的跑进来一群小娃子,看着都不大,还挂着鼻涕泡泡,每个人胸前都挂着一个围兜,上门拜年,用来装各家给的糕饼点心和糖果。
娘刘氏不小气,看到小娃来都给每人抓了一把的糖果,还给了一些糕饼和点心,村里的小娃看得到了实惠,也是不停的说吉利话,然后出门宣传说在谁家得的东西多,结果都知道青璃家大方,一会的工夫已经上门三四拨小娃。
小弟子喜也换着新衣裳,拉着东娃一起,两个人带着娘刘氏给的围兜,也挨家挨户的串门,就算是条件不好的人家,也不会拒绝这些小娃,最差也会抓一把花生。
青璃觉得自己已经八岁了,不算小娃,坚决不上门去讨要,不少人还去族长家,开玩笑,就为了那点零嘴儿,就要看莫青素的脸色?那怎么可能!
青璃没出门,和二姐呆在屋里,二姐打着络子,她练习着大字,早上她第一件事就是看大哥有没有走,看到大哥还在,她就心里踏实了不少,但是大哥说年后走,约莫也就这几天。
过了晌午,家里陆续有人上门,莫六叔和莫六婶子带着莫子山是第一个来的,手里还抓了两只鸡,面带喜悦,这一家三口看上去还不错,都穿了新衣,已经脱去几个月前一脸愁苦的模样。
爹娘对莫六叔这个堂弟不错,端茶送水,聊了片刻,莫子山也和李墨轩在一起,说了一些过年的事,呆了有半个时辰,这才去下一家。
莫家村的族人大半都是沾亲带故的,全走一遭也走不过来,大家一般都是在路上互相问候,挑几个相熟的人家拜年,刚才莫六叔和莫六婶也给了青璃红包,她都放到梳妆台的抽屉里,这些银钱不多,却是一份心意,她要存起来。
爹莫如湖是有学问的人,在村里的地位很高,也有平时不太走动的上门来拜年,爹都一一招待,然后笑呵呵的叙话,等到晚上的时候,没有在爷奶家吃饭,而是自家开火造反。
从小年以后家里基本上顿顿吃肉,有时候还要好几个肉菜,家里人都觉得油腻,大年初一破天荒的没有加一点肉,家里又包了一顿酸菜馅的饺子,还是玉米面掺杂着细白面的,家里人一样吃的很香,青璃有些理解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们为什么多喜欢吃素,因为整日的吃肉会觉得油腻,不像村里的庄户人家,月把的也吃不上一回肉,对肉充满了渴望,青璃刚来那会,提到肉都是要流口水的。
晚上的时候娘亲把攒下的乌鸡蛋和几样礼品让大哥送到爷奶家去,明天一家人都要出门,只有崔奶奶留在家看门。
这嫁出去的女儿,回一次娘家可不容易,要是离的远的,一年都难得见上一次,原本娘准备和大伯娘一起走,结果她要等小姑莫桂兰回来,再加上她娘家也是和儿媳付彩云是一个村的,可以搭伴倒也方便,所以商量好,初三那天回去。
娘刘氏已经和外婆说好初二回,说不定娘家人从早到晚的盼着,也就没改日子。
初二一大早,富顺就准时驾着马车来接人,他穿着一身新衣裳,手上还带着兔毛的手套和青璃特别为他设计的帽子,这驾车最冷,也要全身都捂严实才好。
“富顺,过年过的怎么样?”
“夫人,今年是我们家过的最丰盛的一个年,我娘身体好了一些,现在能下床了,有了您给的炭火,家里也不冷,吃食也丰厚,还有给我的打赏,我娘说快存够给我娶媳妇的银钱。”
富顺说着,还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脸上带着羞涩,但是难掩脸上的喜悦。
之前他看中一个姑娘,因为自家条件太差,不忍心让人家过门受苦,也从没想着去提亲,这回遇到了好主家,自家也有了一点本钱,就动了心思,他娘在年前的时候托了相熟的人去打听,结果对方竟然很愿意,说不嫌弃他家,这简直就是个巨大的惊喜。
“那敢情好,家里有了媳妇还能操持,好处大着呢,等你娶亲再给你包个大红包。”
娘打趣了几句,让家里人分别把给外公外婆带的年礼都准备好,一一放到马车上,当初这车厢打的大,现在可就有了用处。
陪着娘刘氏回娘家的只有二姐青蔷和青璃,爹带着大哥莫子归三哥莫子松还有李墨轩要去镇上访友,顺便在那边歇上两天,开年大哥要考秀才,也要走动走动,小子喜因为年纪太小,怕他这一路上受寒,就让崔奶奶带着,娘打算今日在娘家住上一宿。
大路上都是积雪,出村的路并不好走,把爹和哥哥几个人送到镇上之后,富顺驾着马车继续前进,中途青璃还会倒上一碗热茶,让他喝着暖身子,她自己窝在车厢上用被子盖脚,一点也不冷。
马车快到晌午的时候才到村里,村里站了不少的人围观,上次娘去外婆家的时候坐的是富顺的牛车,现在没多久,就换成了马车,村里人眼尖,还认识富顺,也都搭上两句话。
娘刘氏撩起马车前的帘子,对着打招呼的村里笑盈盈的说几句,以前大年初二也不太回娘家,因为下雪路不好走,往年回娘家带着二姐青蔷,两个人天不亮就出门,到下晌才能走到,十分狼狈,裤脚都是泥点,也没啥拿的东西,基本也是空手上门,走的时候还会让青璃小舅赶着牛车送,在从娘家拿东西,青璃的大伯娘旧年也喜欢计较,时不时的也会说上两句风凉话,最后被大舅说了几次,也慢慢改善了一些,毕竟出嫁的女儿还靠娘家帮衬,说不过去。
“小舅,小舅娘!”
青璃下了马车之后第一个跑进外婆家的院子,小舅正在收拾牛车,小舅娘在帮忙,因为小舅娘是孤女,没有娘家,这种节日都是在婆家过的。
“哎呀,大早上就盼着,大嫂还在灶间忙活呢!还给璃丫头买了她爱吃的豆沙包,年前都准备好了,就等初二你们来。”
小舅娘很高兴,从地上站起身,拍了拍手,喊道,“爹娘,小姑子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外公外婆也从屋里出来,跟着出来的还有青璃的大舅,看到青璃立刻打趣的道,“我们璃丫头可是稀客啊!”
“大舅,我之前想来,我娘不带我!”
青璃拉着大舅的手,撒娇,“我家盖了新房你咋不去呢。”
“大舅得空一定去看看!”
青璃的大舅刘广济是个老庄稼把式,和自家大伯差不多,看着就很憨厚,常年劳作,鬓角上都挂了白霜,一笑,眼角也有深深的皱纹。
“蔷表姐,璃表妹!”
“银杏表姐!”
银杏是小舅的小闺女,过了年九岁,比青璃大一岁,长的很高,相貌随了小舅,穿着一身新的碎花袄子,整个人看起来很麻利,和自家二姐性子差不多。
“璃表妹,我都好久没见到你了,上次我想去,牛车坐不下,爹娘也不带我。”
青璃一来,就被小表姐银杏拉到屋里,她嘴巴巴拉巴拉的说着不停,“你这次能不能多住上几天?这猫冬太无聊了,整个村里的丫头不是绣花就是打络子,真无趣!”
椒盐的芝麻饼其实和酥饼差不多,里头空着,加些花椒粉和盐,碎花生和馅,外头撒上芝麻,吃上一口有花生和芝麻的香气,不用吃菜,两三个就吃的很饱,出门带最好。
“看来咱家的饭铺生意一定红火,老二啊,以后你们家就搬到镇上铺子的后院住吧,还能看铺子。”
爷爷提着意见,这个时代民风淳朴,也是有小贼的,晚上后院也要留人才放心,不然饭铺里的一些粮食,没准就遭了贼。
“那没问题,正好我们不用来回的折腾。”
“开年,家里也买辆车牛,给冬子用,咱不能总借别人家的,牛还能耕种。”
一头牛要十几两银子,不算多贵,家里买的起,不然莫子冬去镇上还要借牛车,有时候全靠走,也太累了些,等家里农忙,地也需要靠牛的。
转眼就到了晌午,灶间里要继续熬着鸡汤,娘,大伯娘和二伯娘都端着几盘子的吃食,还有炸的丸子,面果子,虾片,让众人先吃点,早上没吃饭都要垫肚子。
接下来是拜年的仪式,从大伯一家人开始列队给爷奶跪拜拜年,每个人都说上几句吉祥话,奶准备了一摞红包,给家里的小辈,拜年之后青璃这些小的还要和大伯二伯家相互拜年,最后几个小的都衣兜满满,收获好几个红包。
天色将暗,院子里也传来鸡汤的香气,弥漫着,在爷奶的堂屋,支上两张大桌子,菜色比小年还要丰富,炖的一大锅小鸡炖蘑菇,酱板鸭,红烧鱼,糖醋排骨,菠菜拌花生米,蒜苗炒肉,清炒豆芽,还有麻辣豆腐,白菜片炒木耳,炸的丸子,虾片,还有拔丝红薯,还切了一点爽口的辣白菜,把咸鸭蛋也都对半切开放到一个盘子里,谁喜欢吃什么就夹什么。
家里人先全部站起身,点燃一炷香,对着莫家村祠堂的方向拜了又拜,这才坐下,把地上洒了一杯水酒,由一家之主爷爷先动筷子,接下来大家才开始吃这一顿的团圆饭。
今年莫家的菜色比往年的团圆饭都丰盛很多,家里的年景好,大家也都乐呵呵的,小一辈的莫子冬还娶了新媳妇付彩云,也算是给家里增加了人口,奶奶还给付彩云夹了一个鸡腿,让她好好调养身子,早日给莫家添丁,让新媳妇付彩云红了脸蛋。
“璃丫头,还有一个鸡腿给你吃吧,你最喜欢吃这个。”
奶旁边准备一双新筷子,她都用这双筷子来夹菜,下一个轮到青璃,还是青璃说鸡翅膀不好啃,更喜欢吃鸡腿,奶就记在心里。
“鸡腿给青黛吃吧,青黛好久都没回来了。”
一共炖了两只鸡才四只腿,青璃不是家里最小的,却每次都被自家奶关注,不管能不能吃到鸡腿,这种心意却难得。
“三婶,给小妹吃,我都多大了,咋能和小丫头抢鸡腿呢。”
莫青黛笑了一句,家里人都很谦让,二姐青蔷更喜欢吃鸡翅膀,她也不用和别人谦让,自己直接夹了一个,“我就喜欢吃鸡翅膀,虽然肉不多,但是香,哈哈,我不客气了,你们抢不过我。”
“谁和你抢啊。”
莫青黛也嗔了一句,还把酱板鸭的鸭翅给了二姐青蔷夹到碗里一个,“这个鸭翅和鸡翅也差不多,也给你吃,省的说我们和你抢。”
“还有鸭腿的,都急什么,东娃你和小子喜一人一个。”
奶照顾着大家吃饭,谁也没有客气,大过年的不能说太多推拒的话,不吉利,崔奶奶只能含着眼泪,眼中带笑的和大家坐在一个桌上吃饭,丝毫没有前几天的拘束。
“大伯娘,这么久没回来我还是最想念你炸的肉丸子。”
莫青黛连续夹了好几个肉丸子,吃的香,这肉丸子里面可是放了点虾油,生姜,这是大伯娘的独门秘方,一般人都不太会吃,在凤阳城这边虾油卖的并不常见,离海边比较远,这个时代的运输不发达,这边很少有吃海货的机会。
“要我说,过年能吃到菠菜,蒜苗才难得,那些城里大户人家的老爷们也是吃不到的,打南边运送的菜一到凤阳城就被抢的精光,只是咱家今年种的晚了,要是多种一些,也值不少银子。”
二伯娘在大户人家呆过,很了解行情,说起这些也头头是道,但是家里没那么多的地方,把炕上全摆着箱子也种不了多少,只够自家吃的。
“这冬日里的菜精贵着呢,也得精心伺候,炕不能烧的太热,也不能冷到,咱也是第一次种,还是跟璃丫头倒腾的,没啥经验。”
大伯娘说着种菜经,家里只中了蒜苗和菠菜,青璃家后来加种的西红柿和茄子,还有一箱子的青辣椒,现在都挂了果,但是还没成熟,这还是青璃用稀释的灵泉水浇灌的结果。
“黛丫头,这次你们回来,想吃肉丸子就说,时不时做上一顿没问题。”
炸肉丸子,村里人家一年吃不上几次,除非赶上红白喜事或者过年,主要炸丸子很费油,一般人家炒菜都舍不得放几滴,更别提炸东西吃。
一顿饭,众人热热闹闹,男人那桌,大伯和二伯两个人又在赞叹这酒,推杯换盏,围坐在一起,畅想来年的日子,五谷丰登,天下太平,没有什么糟心事,一家人还能继续的和美下去。
一顿饭吃到了掌灯时分,众人还意犹未尽,大伯娘上了些热茶水和干果,爷爷带着大伯他们喝茶水解酒,也都抓上一把瓜子,边吃边聊,这次主要讲话的人是二伯,他在凤阳城大户人家做工也是见过世面的,就说一些在凤阳城的经历,也说那些有钱的老爷夫人奢侈的生活。
青璃听了几句,觉得无聊,那些所谓的奢侈对她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空间里奢华物品那么多,买下凤阳城都没问题,那些大户人家过的日子她一点也不羡慕。
这个时候,窗外的爆竹声更响了,小弟子喜和东娃手拉着手,出去疯跑,青璃也想出去,感受莫家村过年的气氛。
“小妹,你看我做的,给你玩。”
三哥莫子松兴冲冲的进来,见到青璃之后,像贡献宝贝一样拿出手里的东西,是一块圆形的冰坨,中间被抠开一个窟窿,里面插着一支红色的蜡烛,四周绑着结实的络子线,手柄是一根小木棍。
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冰灯,青璃记得小时候也玩过类似的,有时候是把蜡烛放在罐头瓶里,但是不注意的话,罐头瓶就会碎掉,所以后来已经改良成用橘子皮做的小桔灯。
“这个真好玩!”
青璃说着,也拉着手柄,拿到外面去,火烛细细的,有微弱的光亮,在这黑夜里格外的显眼,映照她的笑脸也成了温暖的颜色。
“四姐,这个冰灯真好看,应该在四周贴上红色的剪纸!”
青璃一出来,小弟子喜拉着东娃也围了上来,“四姐你别走的太快,风会把烛火吹灭。”
三哥莫子松眼神亮晶晶的,带着渴望,青璃明白他的意思,笑着表扬了几句,就让三哥欢天喜地的。
除夕夜要守岁,等子时过后就是新的一年,饭后这时辰家里的女人并不得闲,收拾碗筷之后还要和面包饺子,家里包的是白菜肉和素萝卜馅的,都包成元宝状,象征来年财源滚滚,有一个好兆头。
小娃闹了一会就容易疲累,子喜和东娃并排躺在堂屋的炕上,睡的正香,青璃低头看看自家小弟的包子脸,真想在上头掐一把,营养跟上了,小弟的脸白胖的,皮肤很嫩,还带着婴儿肥,呼吸均匀,嘴边还有亮晶晶的口水。
“璃丫头,你干啥干坐着,过来包几个饺子,讨个好彩头。”
一般在这个时候能指示她干活的只有自家二姐,青璃洗了下手,也跟着学习包饺子,还是二伯娘包的最好,放上馅之后,两边的饺子皮对折,顺着裂口处能掐出花边来,她也上手包了几个。
“小妹,你这个饺子看着还可以,到锅里就会被煮的开口,到时候好好的饺子就变成了片儿汤。”
“青菊堂姐,我这口掐不紧实。”
“你的褶捏的太大了。”
莫青菊给青璃示范了几遍,在前世,青璃就不太会包饺子,自从母亲去世之后,她想吃饺子不是去饭店就是去超市买速冻的,简单省事,一个人生活,没有那闲情雅致自己包。
快到子时,小弟子喜和东娃被喊了起来,这个时辰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大家要一起吃团圆饺子守岁。
煮出来的饺子也是白白胖胖的,家里人准备不少蘸料的碟子,有酱油,醋,还有蒜末,辣椒酱,芝麻油,也可以混合在一起。
青璃吃了几个白菜的饺子,觉得好吃的很,有的人家是要在饺子里放铜板的,但是娘觉得铜板都不卫生,万一吃的急了还容易吞进去,就把铜板换成了花生,也是意味步步高升。
窗外,爆竹的声音更盛,这两年风调雨顺,基本家家户户年节都能割上二斤肉,包饺子也能解馋,再买上一些鞭炮,越响才能代表日子过的越红火。
吃过饺子之后,也就完成了守岁,新的一年就这么来了,青璃也在这一天正式成为八岁的女娃,从今天开始她要告别身体前主留下的种种阴影,做一个新的自己,快乐的生活,这是她最大的愿望。
夜已深,慢慢的爆竹声小了很多,青璃一家也告别了爷奶和大伯二伯一家,全家人赶着夜路回家,这夜里,村里并不昏暗,家家户户都要点着红色的灯笼,一直到大年初三,这灯笼都是不熄灭的。
回到家之后,家里人简单洗漱了下,各自道了晚安,都沉沉的睡去。
正月初一的早晨,家里人都无一例外的起晚,错过了早饭的时辰,崔奶奶还有些脸红,大年三十众人都在忙活,睡的晚,所以也起的晚些,她手脚麻利的做了一碗菠菜面,里面加了点腊肠和豆芽。
初一按照习俗是不出门访亲的,这个习俗倒不是说在家里不出门,而是不出村,所以妇人家想回娘家都要等到初二。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家里人刚吃过晚饭,门就被拍的叮当响,崔奶奶开门,门外飞快的跑进来一群小娃子,看着都不大,还挂着鼻涕泡泡,每个人胸前都挂着一个围兜,上门拜年,用来装各家给的糕饼点心和糖果。
娘刘氏不小气,看到小娃来都给每人抓了一把的糖果,还给了一些糕饼和点心,村里的小娃看得到了实惠,也是不停的说吉利话,然后出门宣传说在谁家得的东西多,结果都知道青璃家大方,一会的工夫已经上门三四拨小娃。
小弟子喜也换着新衣裳,拉着东娃一起,两个人带着娘刘氏给的围兜,也挨家挨户的串门,就算是条件不好的人家,也不会拒绝这些小娃,最差也会抓一把花生。
青璃觉得自己已经八岁了,不算小娃,坚决不上门去讨要,不少人还去族长家,开玩笑,就为了那点零嘴儿,就要看莫青素的脸色?那怎么可能!
青璃没出门,和二姐呆在屋里,二姐打着络子,她练习着大字,早上她第一件事就是看大哥有没有走,看到大哥还在,她就心里踏实了不少,但是大哥说年后走,约莫也就这几天。
过了晌午,家里陆续有人上门,莫六叔和莫六婶子带着莫子山是第一个来的,手里还抓了两只鸡,面带喜悦,这一家三口看上去还不错,都穿了新衣,已经脱去几个月前一脸愁苦的模样。
爹娘对莫六叔这个堂弟不错,端茶送水,聊了片刻,莫子山也和李墨轩在一起,说了一些过年的事,呆了有半个时辰,这才去下一家。
莫家村的族人大半都是沾亲带故的,全走一遭也走不过来,大家一般都是在路上互相问候,挑几个相熟的人家拜年,刚才莫六叔和莫六婶也给了青璃红包,她都放到梳妆台的抽屉里,这些银钱不多,却是一份心意,她要存起来。
爹莫如湖是有学问的人,在村里的地位很高,也有平时不太走动的上门来拜年,爹都一一招待,然后笑呵呵的叙话,等到晚上的时候,没有在爷奶家吃饭,而是自家开火造反。
从小年以后家里基本上顿顿吃肉,有时候还要好几个肉菜,家里人都觉得油腻,大年初一破天荒的没有加一点肉,家里又包了一顿酸菜馅的饺子,还是玉米面掺杂着细白面的,家里人一样吃的很香,青璃有些理解那些大户人家的老爷们为什么多喜欢吃素,因为整日的吃肉会觉得油腻,不像村里的庄户人家,月把的也吃不上一回肉,对肉充满了渴望,青璃刚来那会,提到肉都是要流口水的。
晚上的时候娘亲把攒下的乌鸡蛋和几样礼品让大哥送到爷奶家去,明天一家人都要出门,只有崔奶奶留在家看门。
这嫁出去的女儿,回一次娘家可不容易,要是离的远的,一年都难得见上一次,原本娘准备和大伯娘一起走,结果她要等小姑莫桂兰回来,再加上她娘家也是和儿媳付彩云是一个村的,可以搭伴倒也方便,所以商量好,初三那天回去。
娘刘氏已经和外婆说好初二回,说不定娘家人从早到晚的盼着,也就没改日子。
初二一大早,富顺就准时驾着马车来接人,他穿着一身新衣裳,手上还带着兔毛的手套和青璃特别为他设计的帽子,这驾车最冷,也要全身都捂严实才好。
“富顺,过年过的怎么样?”
“夫人,今年是我们家过的最丰盛的一个年,我娘身体好了一些,现在能下床了,有了您给的炭火,家里也不冷,吃食也丰厚,还有给我的打赏,我娘说快存够给我娶媳妇的银钱。”
富顺说着,还不好意思的搓了搓手,脸上带着羞涩,但是难掩脸上的喜悦。
之前他看中一个姑娘,因为自家条件太差,不忍心让人家过门受苦,也从没想着去提亲,这回遇到了好主家,自家也有了一点本钱,就动了心思,他娘在年前的时候托了相熟的人去打听,结果对方竟然很愿意,说不嫌弃他家,这简直就是个巨大的惊喜。
“那敢情好,家里有了媳妇还能操持,好处大着呢,等你娶亲再给你包个大红包。”
娘打趣了几句,让家里人分别把给外公外婆带的年礼都准备好,一一放到马车上,当初这车厢打的大,现在可就有了用处。
陪着娘刘氏回娘家的只有二姐青蔷和青璃,爹带着大哥莫子归三哥莫子松还有李墨轩要去镇上访友,顺便在那边歇上两天,开年大哥要考秀才,也要走动走动,小子喜因为年纪太小,怕他这一路上受寒,就让崔奶奶带着,娘打算今日在娘家住上一宿。
大路上都是积雪,出村的路并不好走,把爹和哥哥几个人送到镇上之后,富顺驾着马车继续前进,中途青璃还会倒上一碗热茶,让他喝着暖身子,她自己窝在车厢上用被子盖脚,一点也不冷。
马车快到晌午的时候才到村里,村里站了不少的人围观,上次娘去外婆家的时候坐的是富顺的牛车,现在没多久,就换成了马车,村里人眼尖,还认识富顺,也都搭上两句话。
娘刘氏撩起马车前的帘子,对着打招呼的村里笑盈盈的说几句,以前大年初二也不太回娘家,因为下雪路不好走,往年回娘家带着二姐青蔷,两个人天不亮就出门,到下晌才能走到,十分狼狈,裤脚都是泥点,也没啥拿的东西,基本也是空手上门,走的时候还会让青璃小舅赶着牛车送,在从娘家拿东西,青璃的大伯娘旧年也喜欢计较,时不时的也会说上两句风凉话,最后被大舅说了几次,也慢慢改善了一些,毕竟出嫁的女儿还靠娘家帮衬,说不过去。
“小舅,小舅娘!”
青璃下了马车之后第一个跑进外婆家的院子,小舅正在收拾牛车,小舅娘在帮忙,因为小舅娘是孤女,没有娘家,这种节日都是在婆家过的。
“哎呀,大早上就盼着,大嫂还在灶间忙活呢!还给璃丫头买了她爱吃的豆沙包,年前都准备好了,就等初二你们来。”
小舅娘很高兴,从地上站起身,拍了拍手,喊道,“爹娘,小姑子回来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外公外婆也从屋里出来,跟着出来的还有青璃的大舅,看到青璃立刻打趣的道,“我们璃丫头可是稀客啊!”
“大舅,我之前想来,我娘不带我!”
青璃拉着大舅的手,撒娇,“我家盖了新房你咋不去呢。”
“大舅得空一定去看看!”
青璃的大舅刘广济是个老庄稼把式,和自家大伯差不多,看着就很憨厚,常年劳作,鬓角上都挂了白霜,一笑,眼角也有深深的皱纹。
“蔷表姐,璃表妹!”
“银杏表姐!”
银杏是小舅的小闺女,过了年九岁,比青璃大一岁,长的很高,相貌随了小舅,穿着一身新的碎花袄子,整个人看起来很麻利,和自家二姐性子差不多。
“璃表妹,我都好久没见到你了,上次我想去,牛车坐不下,爹娘也不带我。”
青璃一来,就被小表姐银杏拉到屋里,她嘴巴巴拉巴拉的说着不停,“你这次能不能多住上几天?这猫冬太无聊了,整个村里的丫头不是绣花就是打络子,真无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