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第10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苗村长来之前还有点紧张的,虽然这位将军太太来订购粮食的时候他们见过,相处中也感受的到这位将军太太很好相处,性格很好。但是来之前,苗村长还是担心有个万一。亲家柏镇长已经为他们拉线了,他也不好再次麻烦人家。再说了,多次麻烦亲家,然后惹得亲家厌倦了,倒时候嫌弃了他家闺女,那就不好了。所以思前想后,苗村长就带上儿子和侄子,自己来将军府了。
  苗村长不敢坐,他磕磕巴巴的道:“将军太太,草民今日冒昧前来,实在是打扰了,草民先跟您赔个不是。”
  杨海燕笑着道:“无妨,倒是你突然上门,是有什么事情吗?”
  见她语气平易近人,苗村长就更加的放松了,他道:“是这样的,今年夏收要开始了,草民想问问您,村里人夏收的粮食庄稼,您这样还要订购吗?”
  杨海燕道:“要是要的,你们夏收的粮食庄稼多吗?”
  苗村长道:“没有往年多。因为我们种的粮食庄稼都没有人买,所以就一年比一年种的少了。草民想说,您如果要订购的话,光是我们苗圃村的夏收,怕是支撑不了军营多久的。”
  杨海燕道:“谢谢苗村长提醒。那你们的种的粮食庄稼一年比一年少,可多出来的地怎么办?”
  说到这个,苗村长也叹气:“有些人家的地就空着,有些人家就继续种。因为粮食卖不上去,地如果多的人家,种地还要出钱找人,这就不划算了。不过,我们老百姓人家,很多人家的地也不多。但是,就算地不多的人家,光是这些地的收成,我们也是有富余的。草民知道军营已经有了自己的田地,到了秋天,军营田地里的产出也可以丰收了,哎,不知道我们老百姓的收成还能卖给谁。”
  杨海燕道:“你们往年不都是种番薯,然后晒成番薯干存着吗?”
  第136章
  苗村长道:“不仅仅是番薯干, 还有土豆干、萝卜干、菜干、玉米粒,我们也没有办法,别的东西容易坏掉, 只有这些东西晒干了能储存。”
  杨海燕问:“说起来, 论储存的话, 肯定是大米最好,你们怎么不种稻谷?”
  苗村长道:“因为云襄县这边干旱的季节比较多。水源不足, 而且我们这边是地居多, 田少。虽然底可以改成田, 但是要迎水进田的话, 并不简单,也不容易。”
  杨海燕虽然是从农村长大的,但是她十五岁时太婆去世, 就一个人过了。太婆留给她的田地是村里人在种,田里的稻谷丰收之后, 人家会给她两成,算作租金。地的话, 她想要吃蔬菜了,可以去人家地里头拔。所以不管是种地还是种田,她都是一窍不通的。
  说起来, 她懂的也就是网上流行的那些。因为是独居的,所以在生活咸淡之余,就会好奇的研究一些东西。比如手工活之类的, 人总是需要找事情来打发时间。
  杨海燕:“那你们平时种的最多的是萝卜、土豆、番薯、青菜?”
  苗村长道:“是的, 然后晒萝卜干、土豆干、番薯干、青菜干。”
  杨海燕想了想,萝卜和青菜暂且不说,但是土豆和番薯还有一个更加好的保存法子, 比土豆干番薯干还要好保存。那就是……土豆粉和番薯粉。番薯和土豆就算放在干燥的地方,也存不了一年,但是土豆粉和番薯粉不同啊,就是放过两三年也不会坏掉,最多长虫子,可经常拿出来晒,也不会长虫子。而且,人家米虫都在吃的。
  突然,杨海燕眼睛一亮,云襄县的番薯和土豆是一文钱两斤,但是精细的面粉在外面是八文钱一斤的。而一般情况下六斤土豆出一斤土豆粉,六斤土豆三文钱,但一斤土豆粉可以卖八文钱,这价格可是翻了两倍都不只了。同样,一般情况下,五斤番薯就能出一斤番薯粉了,番薯的成本换成番薯粉之后,也是差了两倍不只。
  那……杨海燕突然觉得,云襄县如果种土豆和番薯,然后做成番薯粉和土豆粉的话,这何尝不是一种“特产”呢?
  再说了,就是全国上下,面粉也不富余的,土豆粉和番薯粉的出现,也许会翻起一阵面粉风潮。
  问题是,土豆粉和番薯粉都是很好做的,很好学的,如果被别人学到了,那么……不过,云襄县有个优势,那就是土地便宜。土地便宜,意味着成本降低。如果土豆粉和番薯粉可以由云襄县垄断的话,那就好了。
  但还有一个问题,她要怎么琢磨出土豆粉和番薯粉呢?无缘无故的说,她会做土豆粉和番薯粉了,虽然关于她会做土豆粉和番薯粉这件事,外人也不能质疑什么,但是杨海燕还想找个适当的说法。
  杨海燕有了想法之后,心中就有了打算。她对苗村长道:“村长放心,你们地里的粮食中,番薯、土豆我们都要的,不管多少都要。”其实,玉米也能做出玉米粉,这玉米粉和古代中,直接把玉米粒磨成粉不同。不过玉米粉杨海燕是不准备做的,因为玉米粉的成本高,得八斤左右的玉米粒才出一斤玉米粉,所以暂时就定番薯粉和土豆粉好了。
  苗村长得了杨海燕这样说,他就放心了。他此行也不是为了自己,他们家能有多少的番薯土豆?所以,他是为了村里人。
  “太太……太太……”苗村长正要告辞的时候,门口响起了一道急切的声音。
  杨海燕一顿,这声音……倒是像陶山。不过陶山去了京城……算算时间,陶山去京城也差不多要回来了。难道真是陶山?
  在杨海燕思考间,陶山已经到了门口,却没有进来:“太太,属下陶山,有要事求见太太。”
  还真是陶山。
  杨海燕赶忙道:“进来。”
  苗村长起身:“将军太太,那草民先告辞了,等土豆丰收之后,草民先把土豆送来。”
  杨海燕道:“我此刻有事在身,便不送村长了。”
  苗村长道:“不敢不敢。”
  陶山进来,先给杨海燕行了个礼,接着道:“太太,属下从京城回来,是和钦差大臣、宫里的公公一起来的,他们此刻在东郊军营,属下先来告诉您,待会儿有您的圣旨。”
  杨海燕不是第一次接圣旨了,她五品诰命的圣旨也接过,但是钦差来给她圣旨却是第一次,一时之间,还真是有点紧张。
  说起来,杨海燕不喜欢古代,不希望秦放将来去京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她不习惯权贵之间的礼仪,那种动不动就跪拜的礼仪,让她这种生在和平年代的人非常的不适应。可说到底,又何尝不是自尊心在作祟呢?
  她因为来自未来,所以总有一种优越感,以至于她不屑和不想给那些人行礼。然而,她也知道,这是古代,这些礼仪免不了。所以,她只想着避开这些需要礼仪的地方。
  可是,有些东西,是避不掉的。
  有优越感的现代人,来到了古代,总要适应古代的一切。杨海燕知道,从今天开始,从钦差来送圣旨的这一刻开始,她要彻底的吗明白,尊严在古代,是如何定义的。而她也不能按照现代的观念,随心所欲的生活。
  杨海燕闭上眼,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再睁开眼时,她已经调整好了心态:“钦差大臣和宫里来的公公可是要在将军府留宿?”
  陶山:“是的,云襄县的驿站太破旧了。”
  从来没有大人物来过的地方,驿站能有多好?连城墙都是破的,更何况驿站?
  杨海燕:“我知道了,我会安排好的,你回去告诉将军,让他放心。”
  陶山:“是,属下这就去军营。”
  两个时辰前,陶山带着钦差大臣和传旨公公去了东郊军营。按理说,京城有人来了,要么去县衙,要么去将军府。之所以去东郊军营,是因为宫里的公公和钦差大臣都好奇秦放这位寒门出身,但却屡屡立功的人物。
  别人不知道,但是作为钦差大臣,来负责硫磺矿和硝石矿的人,那肯定是皇上的心腹,既然是皇上的心腹,自然秦放立了什么功劳,故而,他和公公商量之后,就来了东郊军营。
  秦放这会儿正在兽山上。
  杨校尉:“将军,老虎死了,该怎么处理?”按照一般的做法,老虎肉肯定吃了。但是问题是,这只老虎比较特别。
  老虎被他们养了半个月之后,没有想到今天死了。这半个月,老虎没有挣扎,安静的困在笼子里,他们给了肉,它就安静的吃,吃好就趴在笼子里,这简直不像一直老虎。
  据李大夫说,老虎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它之所以没有挣扎、没有反抗,是因为它在等死。老虎到了老年的时候,捕捉猎物的能力会下降,它抓不到它的猎物,只能将就小的,比如野鸡、野兔等,但是野鸡、野兔是不够老虎吃的。而且,老虎是喜欢吃新鲜的肉,但是到了老年,捕捉猎物能力下降的老虎只能将就。或者……它们被别的动物当成了猎物吃掉。
  所以,对于这只老虎来说,在临死之际,能被人养着好好的喂饱,已经满足了。
  秦放道:“埋了吧。”冲着老虎和铁链人可能有关系,秦放也吃不下这老虎的肉。
  杨校尉:“是。”他招了招手,命士兵把老虎抬下去埋了。
  秦放走到屋子里,看见李大夫在给铁链人施针。说起来,铁链人只要碰到吃的,就特别好说话,李大夫就是用吃的哄铁链人乖乖躺好让他施针的。秦放:“他怎么样了?”
  李大夫道:“身体调好了些,但也只是看着好了些,他的寿命已经有损了,最多还能活个两三年,现在调好了身体,也就是要走的时候少受些苦头罢了。”
  秦放:“可惜不知道到他走的时候能不能恢复记忆。”
  李大夫惭愧:“草民医术有限,这个草民也无法保证。不如将军,我们请县城里的其他大夫来看看?”
  秦放摇摇头:“先等等。这里这样的情况,加上硫磺和硝石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此事我已经上报朝廷了,且看朝廷怎么安排硫磺和硝石,怎么安排他。”这个铁链人毕竟关系到梁王,朝廷肯定会派人带走他的,所以暂时,秦放还不能让别的大夫来这里。
  李大夫:“将军说的……”
  “将军……将军……将军,我回来了。”陶山的声音传来。
  秦放一听,顿时从屋内翻窗出去了。看见陶山进来,他点点头:“回来就好,怎么不稍作歇息,就来了这里?”
  陶山赶紧道:“将军,属下和京城里的钦差大臣一起来的,还有京城里的公公也来了。对了,这是杜大人给您的信,让您先把信看了,再同钦差大人和公公谈事情。”
  哦?秦放挑眉,他接了信:“我知道了。”杜大人在信中可以有提起关于钦差大臣和公公的事情。
  第137章
  秦放拆开杜科的信, 信中纸张不少,但是没有他给杜科写的那么厚。杜科在信中提到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关于秦放发现硫磺矿和硝石矿的功劳,按照功劳来说, 足够让秦放加官进爵。但是秦放一个寒门子弟, 在三月份刚刚升了五品官, 升官太快对一个寒门子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和皇上商量了一下, 决定册封他娘和他奶奶的诰命。因问过陶山, 老人家还在老家, 所以诰命圣旨直接送去了老家。
  看到这里,秦放是高兴的,比起自己加官加爵, 对他来说,让阿母和奶奶册封诰命更让他高兴。有了诰命, 对阿母和奶奶来说,才是真正的有了荣誉, 见了别家有诰命的太太,也不用卑微的行礼了。即便是来了云襄县,如果没有诰命, 她们见了杨县令家的太太还要行礼,可是有了诰命就不同了。
  所以关于这点,他还要谢谢杜科和皇上。同时他也明白, 杜科虽然隐晦的提了他和皇上商量, 但其实,这些事情都是皇上拿主意的,杜科一介臣子, 哪里做得了皇上的主?应该是皇上不想让他升的太快,引人注意。
  不管皇上的目的是什么,但是不可否认,对阿母和奶奶的册封,是真的赏赐到了秦放的心坎儿了。对此,他很感激皇上,也感激杜大人。
  第二件事:关于杨海燕提倡军营土地政策和发现硝石制冰的功劳。如果说,秦放的功劳在社稷,那么杨海燕的功劳在老百姓。对于皇上来说,社稷和老百姓是一样重要的。而秦放的功劳放在了秦母和秦奶奶的身上,但是杨海燕的功劳还在,所以皇上封了杨海燕为乡君,正三品。乡君有不同的等级,从一品到五品均有。杨海燕如今是五品宜人,秦放如今才二十二岁,所以对杨海燕来说,正品诰命是迟早的事情,故而皇上册封杨海燕的乡君为正三品,比较适中的品级。
  但是,对杨海燕来说,真正有意义的,并不是品级,而是爵位。虽然这个乡君的爵位不能传子女,可是对女子来说,这个意义是非比寻常的。举个例子,如果秦放和杨海燕和离了,那么杨海燕因为夫君而册封的诰命就没了。但是现在皇上封了她为正三品的乡君,这是属于她自己的荣耀,哪怕跟男人和离了,她的品级和爵位还是在的,享正三品诰命的俸禄。而且,这个俸禄和妻随夫荣的诰命俸禄不同。妻随夫荣的诰命俸禄是丈夫的一半,而她这种乡君爵位的俸禄是真正的正三品官员的俸禄。
  不得不说,皇上在有些地方是小气,但是身为皇上,也不会占人便宜,在某些地方,他会补偿给你。皇上压了秦放加官进爵的机会,可是在杨海燕这边,也补偿的相当大方。等于把秦放和杨海燕的功劳,都给了杨海燕。
  话虽如此,可是,男人加官进爵和女人封爵是不同的。女人的荣誉在封建社会,很容易被人忽略,因为接触不到实权,可是男人的荣誉是和实权挂钩的。
  不过,对于寒门出身的秦家而言,这样的荣誉也够了。
  秦放觉得,她媳妇一定会高兴。往后,他还得规规矩矩的给他媳妇行礼了。
  杜大人的意思也提醒的很明白了,秦放的心里没有抱怨,也没有愤怒。男人努力上进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家庭,为了子女、妻子和父母,而现在,皇上把他的荣誉给了他的妻子,给了他的父母,他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秦放很感激杜大人针对此事同他的分析。哪怕他接到圣旨不会生气,不会在乎功劳,可是杜大人能来信,把事情分析给他听,对秦放来说,意义也是不同的。像杜大人这样的存在,如果不是他秦放让杜大人高看几分,杜大人又何必花时间来告知这些?冲着这份情谊,杜大人也算得上秦放的老师了。
  有些老师教的是知识,有些老师教的是为人处世,而为人处世,官场情况,对秦放来说,远比书面上的知识更加的重要。
  第三件:关于钦差大臣和公公的身份。来的钦差大臣不是别人,正是魏勿的大哥魏霆。魏霆是魏勿嫡亲的大哥,为工部郎中,从五品,虽然官职不如秦放高,但京官和地方官不同。工部郎中掌经营兴造之众务,硫磺和硝石制作火药一事,也是工部郎中负责。
  而关于前来宣圣旨的钦差,也是皇上身边的大总管,负责皇上身边一切事宜,故而这次宣圣旨只是其次,来观察硫磺矿和硝石矿才是真正的目的。硫磺矿和硝石矿如此重要,皇上自然不可能只派遣魏霆过来。
  哦,以上三件事为重要事情,杜大人最后又加了一件事,希望他下次写信别这么啰嗦,别这样长篇大论,能长话短说。
  秦放看了,忍不住一笑,他可以想象杜大人严肃的指出这个的神情。
  接着秦放来到一边的火堆旁,直接把信烧了。“陶山,我们下山。老杨,这里交给你了,如果铁链人第一时间清醒了,马上派人来叫我。”
  杨校尉:“是,将军。”
  一个时辰后,秦放和陶山到了东郊军营的门口。
  魏霆和池总管正在观赏东郊军营的一草一木。东郊军营占地非常的广阔,所以东郊军营建的也非常大,不过东郊军营之所以建的大,基本都是以训练场为主,可以供士兵很好的训练。除训练场外,东郊军营的武斗场也非常的显眼。不得不说,这比京城郊外军营好多了。主要是京城郊外军营面积有限,而这边的东郊军营占了面积上的优势。
  魏霆纵然对军中的事情不甚了解,也看得出这是一个好地方。虽不知道云襄县有多贫瘠,到底没有进县城,但是想着他要在这里过上一年半载的,倒是也能接受,毕竟山高水远风景好。尤其是站在瞭望山,朝着那一处兽山张望,便觉得那高山特别有意思。
  池总管今年三十出头了,在今上还是皇子的时候,便服侍今上,所以在皇宫里,便是皇贵妃也得给他几分面子的。他今次来云襄县,传圣旨是次要的,最重要的的确是来查看硫磺矿和硝石矿。虽然制造火药的事情有魏霆带人秘密进行,但是硫磺矿和硝石矿的事情,皇上命他来查看一番。同时,观察一下秦放这个人。
  池总管看着魏霆对这里流露出几分满意,不禁笑着道:“没有想到那秦将军年纪轻轻,又是寒门出身,还有这等运道。”皇上重视运道,甚至私下还同他唠叨过,说秦放也许就是老天派来让他名流千古的机会。
  池总管当时听到这些唠叨的时候,可是大吃一惊的,这意味着什么,他非常的明白。
  魏霆也笑了笑:“秦将军凭借自身的努力走到这一步,不容易。”但是,的确是有运道。二十二岁的正五品将军,便是在京城里,也少有爬的这么快的。可是仔细看秦放的经历,却又觉得正常不过。十六岁代父从军,十九岁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了百夫长。二十岁那年来了机会,成了千夫长,二十二因提出化整为零安顿投诚蛮子的计划,而被皇上相中,成了安置投诚蛮子的武德将军。
  岂料,到了云襄县,又发现了硫磺矿和硝石矿。紧跟着,他妻子又提出了军营土地政策,还发现了硝石制冰。
  说起来……魏霆一顿,是秦放运道好?还是他妻子为他带来了运道?秦放成为千夫长的时候,是成亲不久吧?
  想到这个,魏霆突然有个想法,该不会……他妻子才是那个有运道的人吧?
  想到秦放那个妻子,魏霆就想起了杨家。杨太傅被诛,杨海燕许配到了边关,后来他又从魏勿的口中听说了那个认什么义妹的事情。魏霆下意识的双手交错,放到了身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