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配音演员穿到年代文 第174节
所以,当那小姑娘从舞台后露出半个小脑瓜时,他一下子就看见了,跟她的目光对了个正着。
重锋离舞台很近,能清楚地看到小姑娘眉眼一弯,冲他眨了眨眼。
他也忍不住笑了笑,表情变化不大,其他人并没有注意到。
“潇潇,你总看前面干什么呢快坐好。”
卢秀娟提醒了李潇潇一下,李潇潇应了声“好的?”,手腕贴在一起,十指相对收拢,朝重锋飞快地比了个心,又马上缩了回来,乖乖坐好。
虽然李潇潇猜重锋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也正是因为这手势在这年代不通用,所以她能这样光明正大地秀恩爱,这让她十分高兴。
八点半整,报幕员的声音一响起,原本观众们还在下面聊着天,一听到声音,都马上安静了下来,然后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尽管上个月《回家》这部话剧在光州市内引起轰动,但宝安县这边消息闭塞,那会儿村民们对其他地方的事也并不关心,所以他们对这话剧一无所知。
他们只在篝火晚会时看过《蜕变》,而且李潇潇当时演完被逼婚那段就失踪了,而在那之前,她将赵兰青春少女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当话剧一开始,李潇潇扮演的病弱少女冯淑敏出场时,所有人都挪不开眼了。
不管是平日的文艺战士李潇潇,还是《蜕变》中活泼灵动的赵兰,这位大眼睛少女都是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然而,此时此刻,台上少女仿佛变了一个人,虽然离得远的观众看不清她的表情,但她朝弟弟冯志东说话时,那声音明显中气不足,像是强忍着咳嗽的冲动,故作坚强。
几乎是同时,所有人又联想到李潇潇之前在篝火晚会中受到袭击,导致受伤入院,角色与真人之间的微妙关联,让观众一下子就心疼起台上的少女。
于是,他们非常能理解弟弟冯志东的心情,如果换做他们是他,那少女是自己家人,他们也会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弄来钱,只为了将她治好!
冯志东才是话剧的主角,而观众们看得十分投入,因为“冯淑敏”,他们完全将视角代入了冯志东,感受到了冯志东在面对特务的诱惑时,那种纠结痛苦的心情。
在昨天排练的时候,为了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李潇潇临时改了一点剧本。
整个宝安县各公社分成三个场次,李潇潇根据每个场次所包含的公社,在里面选取一些性格特点比较明显的村民,以他们为原型,修改剧本中的角色,使得角色说话语气与之相似,让观众们一听,就能马上想到公社里的某位村民。
果然,当话剧中的配角们出场时,观众们多多少少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熟人的影子,看着台上的剧情,也仿佛身在其中。
当剧情进行到冯志东协助军警救助溺水者时,那些从红树林中逃出来的人们都看得目不转睛,想起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又忍不住对军警产生了感激之情。
整个话剧下来,所有观众都深有感触,台上的每一个情节,都在反复加深让他们远离逃港行为的印象。
最后一幕结束时,所有人都为圆满的结局而鼓掌,大家都希望他们也和话剧的结局一样美好,在把心思重新投入到家乡中后,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带着这样的憧憬,观演地上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演员们致谢之后,李潇潇留在了舞台上,其他人都退到幕后。
之前演出的结束致辞都是文工团副团长凌国栋做的,观众们以为这次要改由李潇潇做,都想着虽然换了人,但说的话应该也差不多。
所以,当李潇潇开口的时候,村民们都愣住了——
“各位乡亲们,感谢今天来观看话剧《回家》,表演已经结束,也期待咱们宝安县,能像话剧里最后的那样,生产和文化都两手抓,既要要精神粮食,也要填饱肚子。”
“所以,接下来,我给大伙儿说说,同一把菜籽,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种出更多的菜;同一亩地,一口塘,要怎么养,才能让生产翻上好几倍!”
这话一出,台下一片哗然:李潇潇同志不是文艺兵吗?怎么连生产都要搞?
虽然他们很喜欢这小姑娘,但他们也都知道,这小姑娘大城市里来,一直都是演员,根本就没怎么下过地,又怎么可能会懂种菜呢?
李潇潇之前就跟县干部们一一核对过,要在这个时候和村民们说哪些重点。
桑基鱼塘工程比较大,村民们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很难一下子让他们去做巨大的新尝试。
所以,新尝试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先将菜籽的发芽率提高起来。
因为村民们喜欢李潇潇,所以哪怕觉得她说的事情像是天荒夜谈,他们也都耐心地听了,有些平时工分赚得多的村民,听着听着,听出了门道,神色渐渐地认真起来。
李潇潇将桑基鱼塘、保湿保温提高发芽率的原理简单地说了一下,最后说:“咱们可以先从种菜试试。”
“干部们已经专门划出一小块菜地,这块地谁都可以看得到,咱们就按照刚才我说的方法去种,整个过程大家都可以看着,绝对真实,几天之后就能看到结果。”
也就是说,村民们连动手都不用,战士们会亲自示范,要是有效果的话,那大家再将这方法用起来。
这对村民们来说毫无损失,于是大家也多十分期待,要是真能种出更多的菜,那必须得推广!
就这样,李潇潇和他们达成了约定。
同样的过程也发生在后面两个场子,大家对李潇潇说的方法都半信半疑。
当天表演结束后,第二天李潇潇就和干部们亲自示范,在村民们的围观下,在划出来的地里松土,挖浅沟,洒水,盖土,最后撒上菜籽,铺上稻草。
几天后,菜籽发芽了,村民们看着地里那些小绿点,震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这些菜籽发芽比他们平时多了将近两成!
第107章 回光州
试验田的菜籽发芽率高出普通水平两成,村民们啧啧称奇,纷纷将消息往四周传,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各个公社。
听到消息后,许多人甚至顾不上手里的农活,从田里特地赶到试验田这边,就为了亲眼看看这一块神奇的土地。
从这天开始,村民们纷纷效仿这种播种方法,几天后,每个人都亲眼看着地里的小绿芽比以往都要多,整个县的种菜效率都提高了。
科学种菜让百姓们尝到了甜头,连干活的积极性都高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李潇潇同志说的“桑基鱼塘”。
在那个桑基鱼塘里,他们可以把蚕蛹的丝剥下来,拿去供销社卖,剩下的蚕蛹直接喂鱼。
要知道,蚕蛹本身就是很补的好东西。身体虚弱的人,或者刚生完小孩的女人,都是可以通过吃蚕蛹补身体的,要是拿来喂鱼,可想而知,养出来的鱼个头一定很大。
也就说是,通过这个桑基鱼塘,他们不但能得到钱,还能得到比从前肥美的鱼!
前段时间,李潇潇同志在舞台上时讲得非常清楚,每一个步骤,从开春后每个月做什么,到每个月能从前面的劳动中获取什么,都讲得一清二楚。
等年底干完塘之后,他们顺手就能先把桑树枝插上,而这些桑树枝进了土里之后,十来天就能生根,等大家过完年之后,就能开始放鱼苗,无缝衔接,开始新的一轮桑基鱼塘。
那姑娘说得那样清楚,以至于每个人脑子里都能随着她的话,想象到了画面。
每个村都是一个小生产单位,都有集体喂养的鱼塘,所有人一起承担风险,每年都要上交足够的鱼之后,剩下的才是村里根据工分多少来分鱼。
按照桑基鱼塘的说法,其他的先不说,至少鱼的产出斤数,是不会比喂草时的少。
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心动了,于是各生产队都召集开会,通过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看看要不要将这桑基鱼塘搞起来。
每个生产队的点票结果都是全票通过,于是各生产队队长、会计、赚工分最多的村民等,一起去找李潇潇学习。
与此同时,县文工团的文艺推进工作也循序渐进,每部样板戏都在县里上演过,与话剧交叉上映。
不管是京剧还是话剧,里面的主要角色都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许多少年人甚至会模仿角色们的语气,用角色的台词去搭别人的话。
在一次演出前,县文工团的京剧组组长萧冀望邀请刘翠花来参演,表示其中一位演员身体不舒服,临时不能上台,而他又听说刘翠花从前是农村文艺队的,于是请她过来救场。
刘翠花一直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萧冀望一番话说得谦虚得体,刘翠花本身也怀念从前在文艺队的日子,于是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
几十年代的农村没什么娱乐项目,能参与到农村文艺队里,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刘翠花还是大姑娘的时候,就曾经非常投入地练习,当初在娘家的小村里也是出了名的金嗓子。
现在她虽然将近四十岁了,已经将近二十年没唱过,但重新站到舞台上,演个只有台词没有唱段的小角色,还是绰绰有余的。
她挤出劳动之外的时间,参与排练,所有演员都对她客客气气,萧冀望也对她表示感谢,又感叹说:“幸好翠花姐你来帮忙,不然这里也没农村文艺队,想借人都难咯!”
刘翠花也是嫁过来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公社竟然没有文艺队,不但如此,就连原来的县文工团也都是废的,所以一度对原来的文工团意见很大。
现在萧冀望说起,刘翠花也叹了口气:“别的县里公社哪个没有文艺队的也就咱们宝安县没有了,什么时候也搞一个就好了。”
萧冀望之前就是受了钟思华的吩咐,去请刘翠花过来演个配角,勾起她对建文艺队的想法。
这会儿她已经主动提出来,萧冀望连忙顺着她的话,笑着说:“我看每次表演结束后,很多乡亲都看不够的样子,这要是公社里自己能演,晚上也天天都能看了。”
文工团毕竟只有一个,目前的安排是隔天一场表演,轮流到各公社去,一个月平均下来,每个公社大概能看两场左右。
一个月足足有三十天,从前没有这演出看,村民们还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见识过了,喜欢看了,这两天演出之外的其他日子,就变得格外煎熬。
于是,很多人都是偷偷溜到其他公社去看,以至于每次演出,观演地上的人数都比公社应有人数翻了至少一倍。
听了萧冀望的话,刘翠花心动了,试探着问:“萧老师,你也知道的,咱们这些乡下人,比不上你们团里正儿八经的演员,村里的人什么都不懂的,那还怎么建”
“翠花姐,你这话就不对了……”萧冀望说,“乡亲们怎么就什么都不懂呢你刚才还和咱们的演员一起演戏呐!国海他们之前也和李潇潇同志一起排过话剧呢!”
什么刘翠花震惊地看着他,她怎么不知道自己儿子也排过话剧?
刘翠花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哎哟这臭小子……”
半晌后,她才又补充说:“他懂个屁的话剧,别是耽误了人李潇潇同志他们的排练,我看文艺战士们每天老忙了!”
萧冀望笑着摇了摇头:“那倒不会,李潇潇同志说了,话剧是人人都能演。就拿李潇潇同志来说,她是去年才开始演话剧的,现在不是一样演得好好的吗?”
李潇潇的精湛演技,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宝安县百姓的心里,刘翠花怎么也都没想到,这姑娘竟然才演话剧没多久!
她震惊得话都说不出了,萧冀望又继续说:“所以呀,懂不懂的没关系,孩子们感兴趣,那咱们就教他们,以后每天晚上就能自己在村里演,这多好!”
萧老师的意思是……刘翠花抓到了关键字眼,脸上带了点兴奋,问:“萧老师你是说,如果我们公社组个文艺队,那你们团里的演员也会过来教我们”
“那当然没问题……”萧冀望笑着说,“等大家都学会了,能一起演话剧,说不定以后还能像李潇潇同志那样,能自己写话剧剧本呢!”
这话就有点太夸张了,刘翠花当然知道对方是开玩笑,毕竟农村里的人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但她听着仍是十分高兴,又说:“那敢情好,我回头就去跟队长说说这个事儿!”
萧冀望点点头,说:“好,那咱们等你消息,然后就安排演员去教大家。”
刘翠花非常高兴,等排练完之后,马上就回去跟队长说了这件事。
当其时四周也有其他村民在,他们本来也都对表演很感兴趣,一听刘翠花这么说,都纷纷附和,建立农村文艺队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刘翠花等人所在的就是蛇口公社,其他公社一看到连曾经的逃港人大户公社都搞起文艺队,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全宝安县掀起了一阵文艺热潮,组建文艺队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村民们非常积极,各公社很快就组建完成。
每个公社都有地堂,平时是用来晒谷的,四周还有不少空地。
南方稻谷早熟,这季节正好是晒谷的时候,地堂中间铺满金灿灿的稻谷,晚上也需要人来看守,要是碰上天气变差,就得马上通知人来收谷。
自从组建了农村文艺队之后,地堂每天晚上就从两三人守夜,变成了一群人热热闹闹演话剧。
各农村文艺队由县文工团统一管理,需要向上报备。
逐级往上报备所需时间很长,宝安县情况特殊,自然是要趁热打铁,加快进度才是最好的,所以李潇潇直接一通电话打回光州军区,朝叶老师申请特殊处理。
宝安县的文工系统从一开始的瘫痪状态,在短时间内就能恢复成这样,甚至每个公社都有了文艺队,叶老师在惊讶于这个变化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李潇潇的请求。
“潇潇,放手干,你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老师这边是全力支持的。”
叶君婷自豪又欣慰,像是想到了什么,又特地提醒了一下:“对了潇潇,你的报告写得怎么样了总共写了几份”
李潇潇一噎,有点纳闷,心想:叶老师怎么老惦记着她的报告她也不知道团长总共写了多少份……
重锋离舞台很近,能清楚地看到小姑娘眉眼一弯,冲他眨了眨眼。
他也忍不住笑了笑,表情变化不大,其他人并没有注意到。
“潇潇,你总看前面干什么呢快坐好。”
卢秀娟提醒了李潇潇一下,李潇潇应了声“好的?”,手腕贴在一起,十指相对收拢,朝重锋飞快地比了个心,又马上缩了回来,乖乖坐好。
虽然李潇潇猜重锋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也正是因为这手势在这年代不通用,所以她能这样光明正大地秀恩爱,这让她十分高兴。
八点半整,报幕员的声音一响起,原本观众们还在下面聊着天,一听到声音,都马上安静了下来,然后又响起热烈的掌声。
尽管上个月《回家》这部话剧在光州市内引起轰动,但宝安县这边消息闭塞,那会儿村民们对其他地方的事也并不关心,所以他们对这话剧一无所知。
他们只在篝火晚会时看过《蜕变》,而且李潇潇当时演完被逼婚那段就失踪了,而在那之前,她将赵兰青春少女的灵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当话剧一开始,李潇潇扮演的病弱少女冯淑敏出场时,所有人都挪不开眼了。
不管是平日的文艺战士李潇潇,还是《蜕变》中活泼灵动的赵兰,这位大眼睛少女都是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
然而,此时此刻,台上少女仿佛变了一个人,虽然离得远的观众看不清她的表情,但她朝弟弟冯志东说话时,那声音明显中气不足,像是强忍着咳嗽的冲动,故作坚强。
几乎是同时,所有人又联想到李潇潇之前在篝火晚会中受到袭击,导致受伤入院,角色与真人之间的微妙关联,让观众一下子就心疼起台上的少女。
于是,他们非常能理解弟弟冯志东的心情,如果换做他们是他,那少女是自己家人,他们也会愿意想尽一切办法弄来钱,只为了将她治好!
冯志东才是话剧的主角,而观众们看得十分投入,因为“冯淑敏”,他们完全将视角代入了冯志东,感受到了冯志东在面对特务的诱惑时,那种纠结痛苦的心情。
在昨天排练的时候,为了增强观众的代入感,李潇潇临时改了一点剧本。
整个宝安县各公社分成三个场次,李潇潇根据每个场次所包含的公社,在里面选取一些性格特点比较明显的村民,以他们为原型,修改剧本中的角色,使得角色说话语气与之相似,让观众们一听,就能马上想到公社里的某位村民。
果然,当话剧中的配角们出场时,观众们多多少少都能在他们身上看到熟人的影子,看着台上的剧情,也仿佛身在其中。
当剧情进行到冯志东协助军警救助溺水者时,那些从红树林中逃出来的人们都看得目不转睛,想起了那天发生的事情,又忍不住对军警产生了感激之情。
整个话剧下来,所有观众都深有感触,台上的每一个情节,都在反复加深让他们远离逃港行为的印象。
最后一幕结束时,所有人都为圆满的结局而鼓掌,大家都希望他们也和话剧的结局一样美好,在把心思重新投入到家乡中后,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带着这样的憧憬,观演地上响起了久久的掌声。
演员们致谢之后,李潇潇留在了舞台上,其他人都退到幕后。
之前演出的结束致辞都是文工团副团长凌国栋做的,观众们以为这次要改由李潇潇做,都想着虽然换了人,但说的话应该也差不多。
所以,当李潇潇开口的时候,村民们都愣住了——
“各位乡亲们,感谢今天来观看话剧《回家》,表演已经结束,也期待咱们宝安县,能像话剧里最后的那样,生产和文化都两手抓,既要要精神粮食,也要填饱肚子。”
“所以,接下来,我给大伙儿说说,同一把菜籽,到底要怎么做,才能种出更多的菜;同一亩地,一口塘,要怎么养,才能让生产翻上好几倍!”
这话一出,台下一片哗然:李潇潇同志不是文艺兵吗?怎么连生产都要搞?
虽然他们很喜欢这小姑娘,但他们也都知道,这小姑娘大城市里来,一直都是演员,根本就没怎么下过地,又怎么可能会懂种菜呢?
李潇潇之前就跟县干部们一一核对过,要在这个时候和村民们说哪些重点。
桑基鱼塘工程比较大,村民们思想还是比较保守的,很难一下子让他们去做巨大的新尝试。
所以,新尝试要从小事做起,比如先将菜籽的发芽率提高起来。
因为村民们喜欢李潇潇,所以哪怕觉得她说的事情像是天荒夜谈,他们也都耐心地听了,有些平时工分赚得多的村民,听着听着,听出了门道,神色渐渐地认真起来。
李潇潇将桑基鱼塘、保湿保温提高发芽率的原理简单地说了一下,最后说:“咱们可以先从种菜试试。”
“干部们已经专门划出一小块菜地,这块地谁都可以看得到,咱们就按照刚才我说的方法去种,整个过程大家都可以看着,绝对真实,几天之后就能看到结果。”
也就是说,村民们连动手都不用,战士们会亲自示范,要是有效果的话,那大家再将这方法用起来。
这对村民们来说毫无损失,于是大家也多十分期待,要是真能种出更多的菜,那必须得推广!
就这样,李潇潇和他们达成了约定。
同样的过程也发生在后面两个场子,大家对李潇潇说的方法都半信半疑。
当天表演结束后,第二天李潇潇就和干部们亲自示范,在村民们的围观下,在划出来的地里松土,挖浅沟,洒水,盖土,最后撒上菜籽,铺上稻草。
几天后,菜籽发芽了,村民们看着地里那些小绿点,震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这些菜籽发芽比他们平时多了将近两成!
第107章 回光州
试验田的菜籽发芽率高出普通水平两成,村民们啧啧称奇,纷纷将消息往四周传,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传遍了各个公社。
听到消息后,许多人甚至顾不上手里的农活,从田里特地赶到试验田这边,就为了亲眼看看这一块神奇的土地。
从这天开始,村民们纷纷效仿这种播种方法,几天后,每个人都亲眼看着地里的小绿芽比以往都要多,整个县的种菜效率都提高了。
科学种菜让百姓们尝到了甜头,连干活的积极性都高了,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想到了李潇潇同志说的“桑基鱼塘”。
在那个桑基鱼塘里,他们可以把蚕蛹的丝剥下来,拿去供销社卖,剩下的蚕蛹直接喂鱼。
要知道,蚕蛹本身就是很补的好东西。身体虚弱的人,或者刚生完小孩的女人,都是可以通过吃蚕蛹补身体的,要是拿来喂鱼,可想而知,养出来的鱼个头一定很大。
也就说是,通过这个桑基鱼塘,他们不但能得到钱,还能得到比从前肥美的鱼!
前段时间,李潇潇同志在舞台上时讲得非常清楚,每一个步骤,从开春后每个月做什么,到每个月能从前面的劳动中获取什么,都讲得一清二楚。
等年底干完塘之后,他们顺手就能先把桑树枝插上,而这些桑树枝进了土里之后,十来天就能生根,等大家过完年之后,就能开始放鱼苗,无缝衔接,开始新的一轮桑基鱼塘。
那姑娘说得那样清楚,以至于每个人脑子里都能随着她的话,想象到了画面。
每个村都是一个小生产单位,都有集体喂养的鱼塘,所有人一起承担风险,每年都要上交足够的鱼之后,剩下的才是村里根据工分多少来分鱼。
按照桑基鱼塘的说法,其他的先不说,至少鱼的产出斤数,是不会比喂草时的少。
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心动了,于是各生产队都召集开会,通过投票决定,少数服从多数,看看要不要将这桑基鱼塘搞起来。
每个生产队的点票结果都是全票通过,于是各生产队队长、会计、赚工分最多的村民等,一起去找李潇潇学习。
与此同时,县文工团的文艺推进工作也循序渐进,每部样板戏都在县里上演过,与话剧交叉上映。
不管是京剧还是话剧,里面的主要角色都受到了百姓们的欢迎,许多少年人甚至会模仿角色们的语气,用角色的台词去搭别人的话。
在一次演出前,县文工团的京剧组组长萧冀望邀请刘翠花来参演,表示其中一位演员身体不舒服,临时不能上台,而他又听说刘翠花从前是农村文艺队的,于是请她过来救场。
刘翠花一直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性格,萧冀望一番话说得谦虚得体,刘翠花本身也怀念从前在文艺队的日子,于是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
几十年代的农村没什么娱乐项目,能参与到农村文艺队里,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
刘翠花还是大姑娘的时候,就曾经非常投入地练习,当初在娘家的小村里也是出了名的金嗓子。
现在她虽然将近四十岁了,已经将近二十年没唱过,但重新站到舞台上,演个只有台词没有唱段的小角色,还是绰绰有余的。
她挤出劳动之外的时间,参与排练,所有演员都对她客客气气,萧冀望也对她表示感谢,又感叹说:“幸好翠花姐你来帮忙,不然这里也没农村文艺队,想借人都难咯!”
刘翠花也是嫁过来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公社竟然没有文艺队,不但如此,就连原来的县文工团也都是废的,所以一度对原来的文工团意见很大。
现在萧冀望说起,刘翠花也叹了口气:“别的县里公社哪个没有文艺队的也就咱们宝安县没有了,什么时候也搞一个就好了。”
萧冀望之前就是受了钟思华的吩咐,去请刘翠花过来演个配角,勾起她对建文艺队的想法。
这会儿她已经主动提出来,萧冀望连忙顺着她的话,笑着说:“我看每次表演结束后,很多乡亲都看不够的样子,这要是公社里自己能演,晚上也天天都能看了。”
文工团毕竟只有一个,目前的安排是隔天一场表演,轮流到各公社去,一个月平均下来,每个公社大概能看两场左右。
一个月足足有三十天,从前没有这演出看,村民们还不觉得有什么。
现在见识过了,喜欢看了,这两天演出之外的其他日子,就变得格外煎熬。
于是,很多人都是偷偷溜到其他公社去看,以至于每次演出,观演地上的人数都比公社应有人数翻了至少一倍。
听了萧冀望的话,刘翠花心动了,试探着问:“萧老师,你也知道的,咱们这些乡下人,比不上你们团里正儿八经的演员,村里的人什么都不懂的,那还怎么建”
“翠花姐,你这话就不对了……”萧冀望说,“乡亲们怎么就什么都不懂呢你刚才还和咱们的演员一起演戏呐!国海他们之前也和李潇潇同志一起排过话剧呢!”
什么刘翠花震惊地看着他,她怎么不知道自己儿子也排过话剧?
刘翠花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哎哟这臭小子……”
半晌后,她才又补充说:“他懂个屁的话剧,别是耽误了人李潇潇同志他们的排练,我看文艺战士们每天老忙了!”
萧冀望笑着摇了摇头:“那倒不会,李潇潇同志说了,话剧是人人都能演。就拿李潇潇同志来说,她是去年才开始演话剧的,现在不是一样演得好好的吗?”
李潇潇的精湛演技,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个宝安县百姓的心里,刘翠花怎么也都没想到,这姑娘竟然才演话剧没多久!
她震惊得话都说不出了,萧冀望又继续说:“所以呀,懂不懂的没关系,孩子们感兴趣,那咱们就教他们,以后每天晚上就能自己在村里演,这多好!”
萧老师的意思是……刘翠花抓到了关键字眼,脸上带了点兴奋,问:“萧老师你是说,如果我们公社组个文艺队,那你们团里的演员也会过来教我们”
“那当然没问题……”萧冀望笑着说,“等大家都学会了,能一起演话剧,说不定以后还能像李潇潇同志那样,能自己写话剧剧本呢!”
这话就有点太夸张了,刘翠花当然知道对方是开玩笑,毕竟农村里的人大字都不认识几个,但她听着仍是十分高兴,又说:“那敢情好,我回头就去跟队长说说这个事儿!”
萧冀望点点头,说:“好,那咱们等你消息,然后就安排演员去教大家。”
刘翠花非常高兴,等排练完之后,马上就回去跟队长说了这件事。
当其时四周也有其他村民在,他们本来也都对表演很感兴趣,一听刘翠花这么说,都纷纷附和,建立农村文艺队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刘翠花等人所在的就是蛇口公社,其他公社一看到连曾经的逃港人大户公社都搞起文艺队,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全宝安县掀起了一阵文艺热潮,组建文艺队的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村民们非常积极,各公社很快就组建完成。
每个公社都有地堂,平时是用来晒谷的,四周还有不少空地。
南方稻谷早熟,这季节正好是晒谷的时候,地堂中间铺满金灿灿的稻谷,晚上也需要人来看守,要是碰上天气变差,就得马上通知人来收谷。
自从组建了农村文艺队之后,地堂每天晚上就从两三人守夜,变成了一群人热热闹闹演话剧。
各农村文艺队由县文工团统一管理,需要向上报备。
逐级往上报备所需时间很长,宝安县情况特殊,自然是要趁热打铁,加快进度才是最好的,所以李潇潇直接一通电话打回光州军区,朝叶老师申请特殊处理。
宝安县的文工系统从一开始的瘫痪状态,在短时间内就能恢复成这样,甚至每个公社都有了文艺队,叶老师在惊讶于这个变化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李潇潇的请求。
“潇潇,放手干,你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老师这边是全力支持的。”
叶君婷自豪又欣慰,像是想到了什么,又特地提醒了一下:“对了潇潇,你的报告写得怎么样了总共写了几份”
李潇潇一噎,有点纳闷,心想:叶老师怎么老惦记着她的报告她也不知道团长总共写了多少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