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还差一个倒霉蛋
两千具装重骑再加上四千突骑兵和两千弓骑兵,他们是刘彦要为这一场拖了将近两个月战事所准备的谢幕礼。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决战,刘彦能够观察得出王鸾最近的指挥水准一直在下降,缺乏足够多的情报之下,很难判断王鸾是因为局部战场一直被压制或是其它什么事情导致出现问题。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战争从来都没有那么多的计策,比的不过是谁犯的错误比较多,有了今天的局面显然是王鸾。
对汉军有利的局势已经形成,尤其是王鸾竟然不是派骑兵,是派出步军对付出营列阵推进的汉军步阵,差不多就注定了今天必将会是一场大战,哪怕不会决定这一场战役的胜负,也将最大程度影响战役结局的走向。
八千汉军步卒结成圆阵推进的速度并不慢,他们发现自己的对手同样是步军时,移动中竟然能够改变阵型,是从圆阵直接散开,最终成为一条比较薄的直线,按照军事阵法的称呼这个叫作“常山阵”。
看看在移动中转为直线横推的汉军,依然是重装兵在前弓弩手在后。最前面的大剑士一直都是笔直的直线,令看到的人会惊讶到长大嘴巴充满不可思议。跟随在大剑士身后的是塔盾兵,他们就真的是抬着塔盾,腰间的那柄长剑其实就是备用,就因为是专注防御,不到万不得已肯定是用不上兵器。跟在塔盾兵后面的是长枪兵,事实上与塔盾兵将会完成亲密协同作战的会是长枪兵,不是大剑士。最后面的是弓弩兵,他们也许会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常山阵究竟是什么玩意?笔直横推的汉军正在演示这一点,他们马上就会和冲锋而上的石碣赵军步卒产生碰撞,不过在那之前是军阵之中先被吼出一声“风!”,后面的弓弩兵立刻回应“大风!大风!大风!”,显得气势十足。
会有那些口号可不是刘彦受于“老谋子”那部名叫《英雄》电影的影响。事实上,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弓箭部队列箭阵要射击时,吼“大风”一直都是华夏文明的习惯,类似于一种祈祷。
射箭之前会喊“大风”的军队在中原消失得有些久了,除非是特别熟读史书的人,不然谁又会知道在那句“大风”被呼喊出来之后,会有像是雨点一样密集的箭矢会被射出来?
冲锋中的石碣赵军,他们知道会有箭矢飞射而来,但最为害怕的其实是那些手持巨大阔剑的壮硕大汉。
老天!究竟是哪里来的那么多接近一丈(2.4米)的士兵?再看看他们手里的家伙,阔剑的长度绝对超过一米五,剑身是那么的宽,剑刃是多么的锋利。要是被那种剑劈中,那绝对是死透了!
大剑士的身高是二米一,是每个大剑士都是二米一,高大且强壮,这就是大剑士。
从系统“召唤”出来的生物,他们的脸是随机形成,似乎连智商也是?什么兵种就会有不同的身高,例如大剑士是二米一,长枪兵则是一米八,弓弩手只有一米七五。最矮的却是骑兵,是任何一种的骑兵,他们只有一米七。
要是时间再往前推移个五六百年,二米身高以上的壮汉其实并不显得稀罕,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中,矮个子的基因基本是被残酷的战争所淘汰(说法之一)。要真切的知道一点,哪怕是到了西汉初期,找些二米左右的人当重步兵或是长矛兵(矛长六米)也不会太困难,反而是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平均身高却是变矮了。
华夏苗裔的身高从来都不矮,胡人才是矮人种。胡人的正常身高一般是一米五到一米七左右,因此在过去的胡人与华夏苗裔的战争中,不管是战国、秦、汉,能够光凭体质进行对抗,基本是华夏苗裔占尽优势,再加上兵甲器械,那就更不用说,所以才会出现一句“华夏缺少的不过是一个强硬的君主,给一个铁血皇帝就能横扫一切”这样的话。
石碣赵军这些正在踏步冲锋的步卒,他们卖力吼叫着、呐喊着,不管是喊什么东西,反正能够给自己壮胆就好。他们的冲锋没有任何的队形,不管是手持什么武器,反正混着往前冲就是了。到了弓箭射程之后,他们之中的弓箭手就会停下来射出自己的羽箭。
汉军那边还在继续吼着“大风”两个字,比较突兀的是一声很难形容的声响突然插进去,听着像是“吓”或“哗”,总之就是弓弦和箭矢破空时的动静,然后天空被弩箭占满了位置,由弩箭组成的乌云移动起来可以遮掩阳光。
石碣赵军不是斯巴达人,不会喜欢在阴影中战斗,他们发出惊恐或是凄厉的嘶喊声,有盾的举盾,没有盾的就是往旁边的人背后躲。只要死的不是自己,他们任何举动都能做得出来。
在弩箭落下的那一刻,惨叫和闷哼密集地发出,被箭阵覆盖的区域刹那间就成了弩箭的密集丛林,没有盾牌或是甲胄保护人的无一例外皆被射死。
一波弩箭之后又是一波,一个又一个区域进行覆盖,战场之上就发生着这样的一幕,十来波弩箭之后直接让本来在向前冲锋的石碣赵军变成往后逃跑。而在崩溃逃跑之前,他们还距离汉军足有二百步(约300米)以上。
将全程看在眼里的王鸾也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他难以置信竟然是那个样子,不是说派出的军队被击溃,是汉军的步军竟然能够在移动中变阵又不出现混乱。
【这样的军队刘彦有多少?】王鸾看向另外一边,那里充满了马蹄践踏而起的阴霾,看去就是模糊的一片,导致无法观察情势:【也许只是步军训练有素?】
得益于系统的升级给系统生物带来智商,能够进行交流也就存在配合,再来就是长久的演练和实战经验之下,系统部队可以作为军阵的引导者,非系统士兵只要紧跟着自己应该跟的人就足够了。
排列成为常山阵的汉军布阵重新恢复了推进,纵列长度达两晋里(1晋里约350米),他们直面阴霾区域,一往无前。
翟斌在破骂,骂崩溃的己方步兵废物,骂作为指挥官的王鸾无能,就好像是丁零人能够面对强弓劲弩无畏冲锋,自己指挥就能扭转局面似得。
王鸾要满足翟斌的愿望,他直接大声宣布:“此刻起,暂时听从翟斌指挥!”
好像是预谋的那般,王鸾刚刚宣布,立刻有人重复传递,营盘之类到处都在响彻“暂时翟斌指挥”的喊声。
翟斌愣了,随后是冷笑。他才不管王鸾是什么用意,他将这个视为王鸾的退缩和怯懦,想都没有想直接接过指挥权。
“招呼我们的私兵。”王鸾一脸的阴沉:“回彭城,立刻回彭城!”
“主上,可是……”王表一脸的错愕:“您确定要这么做。”
“现在去彭城或许还能活!”王鸾脸上满满都是狰狞:“翟斌有密令,他随时可以斩杀我,斩杀军营的任何一个人!”
王表没有官职,他也就只是姓王,是王鸾的……唔,义子。
危机感,再加上觉得被王基出卖,王鸾的心很乱。
翟斌当然发现王鸾下了巢车,他本来是真的会斩杀王鸾,会在一个适合的时机杀掉,但这一刻他改变主意了,既然王鸾那么识相,留一条狗命也许不错。他在想:【王氏一族似乎是个富庶的家族?为了感激不杀之恩,他理所当然需要付出一些财帛。】
都什么人啊这是?一个前指挥满脑子自己要被干掉的焦虑感,另一个满脑子想要收刮财物好好发展自己的部族。
另一边的刘彦还在继续等待,他也没有闲着,是利用脑海中的地图查阅战场情况。
而似乎,汉军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可在战局上却占尽了主动,是骑兵和步军的双重主动!
【这样会迫使敌军不断派出新的部队增援,但无法形成决战……】刘彦观察着地图,特别注意了一下那支不断来回游弋的绿色箭头:【这是桓温带的那支部队?那就是你了!】
桓温这支部队是最早投入战局的汉军,他们从一千六百人已经损失到不足一千,一开始还会硬碰硬地冲阵凿穿,中间却是被逮着碾,还是骞建同挥军支援才避免被围歼的命运。
【战马的驰骋速度一直在下降,应该找机会脱离战场……】桓温还在思考着应该怎么办,人和马是随着大队在移动,他还在继续思考应该怎么办,却是发现领前的骑士主动改变方向,虽然有察觉却也没有在意,等待发现是向着敌军主大营冲锋,他无法控制地怒吼:“改向,改向!该死的,就我们这些人去冲营?!”
唔?冲锋在前的突骑兵表示马蹄声太大,听不见桓温究竟是在喊些什么玩意……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决战,刘彦能够观察得出王鸾最近的指挥水准一直在下降,缺乏足够多的情报之下,很难判断王鸾是因为局部战场一直被压制或是其它什么事情导致出现问题。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战争从来都没有那么多的计策,比的不过是谁犯的错误比较多,有了今天的局面显然是王鸾。
对汉军有利的局势已经形成,尤其是王鸾竟然不是派骑兵,是派出步军对付出营列阵推进的汉军步阵,差不多就注定了今天必将会是一场大战,哪怕不会决定这一场战役的胜负,也将最大程度影响战役结局的走向。
八千汉军步卒结成圆阵推进的速度并不慢,他们发现自己的对手同样是步军时,移动中竟然能够改变阵型,是从圆阵直接散开,最终成为一条比较薄的直线,按照军事阵法的称呼这个叫作“常山阵”。
看看在移动中转为直线横推的汉军,依然是重装兵在前弓弩手在后。最前面的大剑士一直都是笔直的直线,令看到的人会惊讶到长大嘴巴充满不可思议。跟随在大剑士身后的是塔盾兵,他们就真的是抬着塔盾,腰间的那柄长剑其实就是备用,就因为是专注防御,不到万不得已肯定是用不上兵器。跟在塔盾兵后面的是长枪兵,事实上与塔盾兵将会完成亲密协同作战的会是长枪兵,不是大剑士。最后面的是弓弩兵,他们也许会成为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常山阵究竟是什么玩意?笔直横推的汉军正在演示这一点,他们马上就会和冲锋而上的石碣赵军步卒产生碰撞,不过在那之前是军阵之中先被吼出一声“风!”,后面的弓弩兵立刻回应“大风!大风!大风!”,显得气势十足。
会有那些口号可不是刘彦受于“老谋子”那部名叫《英雄》电影的影响。事实上,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弓箭部队列箭阵要射击时,吼“大风”一直都是华夏文明的习惯,类似于一种祈祷。
射箭之前会喊“大风”的军队在中原消失得有些久了,除非是特别熟读史书的人,不然谁又会知道在那句“大风”被呼喊出来之后,会有像是雨点一样密集的箭矢会被射出来?
冲锋中的石碣赵军,他们知道会有箭矢飞射而来,但最为害怕的其实是那些手持巨大阔剑的壮硕大汉。
老天!究竟是哪里来的那么多接近一丈(2.4米)的士兵?再看看他们手里的家伙,阔剑的长度绝对超过一米五,剑身是那么的宽,剑刃是多么的锋利。要是被那种剑劈中,那绝对是死透了!
大剑士的身高是二米一,是每个大剑士都是二米一,高大且强壮,这就是大剑士。
从系统“召唤”出来的生物,他们的脸是随机形成,似乎连智商也是?什么兵种就会有不同的身高,例如大剑士是二米一,长枪兵则是一米八,弓弩手只有一米七五。最矮的却是骑兵,是任何一种的骑兵,他们只有一米七。
要是时间再往前推移个五六百年,二米身高以上的壮汉其实并不显得稀罕,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中,矮个子的基因基本是被残酷的战争所淘汰(说法之一)。要真切的知道一点,哪怕是到了西汉初期,找些二米左右的人当重步兵或是长矛兵(矛长六米)也不会太困难,反而是到了东汉末年的时候平均身高却是变矮了。
华夏苗裔的身高从来都不矮,胡人才是矮人种。胡人的正常身高一般是一米五到一米七左右,因此在过去的胡人与华夏苗裔的战争中,不管是战国、秦、汉,能够光凭体质进行对抗,基本是华夏苗裔占尽优势,再加上兵甲器械,那就更不用说,所以才会出现一句“华夏缺少的不过是一个强硬的君主,给一个铁血皇帝就能横扫一切”这样的话。
石碣赵军这些正在踏步冲锋的步卒,他们卖力吼叫着、呐喊着,不管是喊什么东西,反正能够给自己壮胆就好。他们的冲锋没有任何的队形,不管是手持什么武器,反正混着往前冲就是了。到了弓箭射程之后,他们之中的弓箭手就会停下来射出自己的羽箭。
汉军那边还在继续吼着“大风”两个字,比较突兀的是一声很难形容的声响突然插进去,听着像是“吓”或“哗”,总之就是弓弦和箭矢破空时的动静,然后天空被弩箭占满了位置,由弩箭组成的乌云移动起来可以遮掩阳光。
石碣赵军不是斯巴达人,不会喜欢在阴影中战斗,他们发出惊恐或是凄厉的嘶喊声,有盾的举盾,没有盾的就是往旁边的人背后躲。只要死的不是自己,他们任何举动都能做得出来。
在弩箭落下的那一刻,惨叫和闷哼密集地发出,被箭阵覆盖的区域刹那间就成了弩箭的密集丛林,没有盾牌或是甲胄保护人的无一例外皆被射死。
一波弩箭之后又是一波,一个又一个区域进行覆盖,战场之上就发生着这样的一幕,十来波弩箭之后直接让本来在向前冲锋的石碣赵军变成往后逃跑。而在崩溃逃跑之前,他们还距离汉军足有二百步(约300米)以上。
将全程看在眼里的王鸾也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他难以置信竟然是那个样子,不是说派出的军队被击溃,是汉军的步军竟然能够在移动中变阵又不出现混乱。
【这样的军队刘彦有多少?】王鸾看向另外一边,那里充满了马蹄践踏而起的阴霾,看去就是模糊的一片,导致无法观察情势:【也许只是步军训练有素?】
得益于系统的升级给系统生物带来智商,能够进行交流也就存在配合,再来就是长久的演练和实战经验之下,系统部队可以作为军阵的引导者,非系统士兵只要紧跟着自己应该跟的人就足够了。
排列成为常山阵的汉军布阵重新恢复了推进,纵列长度达两晋里(1晋里约350米),他们直面阴霾区域,一往无前。
翟斌在破骂,骂崩溃的己方步兵废物,骂作为指挥官的王鸾无能,就好像是丁零人能够面对强弓劲弩无畏冲锋,自己指挥就能扭转局面似得。
王鸾要满足翟斌的愿望,他直接大声宣布:“此刻起,暂时听从翟斌指挥!”
好像是预谋的那般,王鸾刚刚宣布,立刻有人重复传递,营盘之类到处都在响彻“暂时翟斌指挥”的喊声。
翟斌愣了,随后是冷笑。他才不管王鸾是什么用意,他将这个视为王鸾的退缩和怯懦,想都没有想直接接过指挥权。
“招呼我们的私兵。”王鸾一脸的阴沉:“回彭城,立刻回彭城!”
“主上,可是……”王表一脸的错愕:“您确定要这么做。”
“现在去彭城或许还能活!”王鸾脸上满满都是狰狞:“翟斌有密令,他随时可以斩杀我,斩杀军营的任何一个人!”
王表没有官职,他也就只是姓王,是王鸾的……唔,义子。
危机感,再加上觉得被王基出卖,王鸾的心很乱。
翟斌当然发现王鸾下了巢车,他本来是真的会斩杀王鸾,会在一个适合的时机杀掉,但这一刻他改变主意了,既然王鸾那么识相,留一条狗命也许不错。他在想:【王氏一族似乎是个富庶的家族?为了感激不杀之恩,他理所当然需要付出一些财帛。】
都什么人啊这是?一个前指挥满脑子自己要被干掉的焦虑感,另一个满脑子想要收刮财物好好发展自己的部族。
另一边的刘彦还在继续等待,他也没有闲着,是利用脑海中的地图查阅战场情况。
而似乎,汉军虽然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可在战局上却占尽了主动,是骑兵和步军的双重主动!
【这样会迫使敌军不断派出新的部队增援,但无法形成决战……】刘彦观察着地图,特别注意了一下那支不断来回游弋的绿色箭头:【这是桓温带的那支部队?那就是你了!】
桓温这支部队是最早投入战局的汉军,他们从一千六百人已经损失到不足一千,一开始还会硬碰硬地冲阵凿穿,中间却是被逮着碾,还是骞建同挥军支援才避免被围歼的命运。
【战马的驰骋速度一直在下降,应该找机会脱离战场……】桓温还在思考着应该怎么办,人和马是随着大队在移动,他还在继续思考应该怎么办,却是发现领前的骑士主动改变方向,虽然有察觉却也没有在意,等待发现是向着敌军主大营冲锋,他无法控制地怒吼:“改向,改向!该死的,就我们这些人去冲营?!”
唔?冲锋在前的突骑兵表示马蹄声太大,听不见桓温究竟是在喊些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