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7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喏。”法正心领神会,躬身领命。
  曹操回到座席上,端端正正地坐好。“八月将至,奈何?”
  “大王,孙策忙于敛聚,怕是无暇关注荆州战事。大王不妨试探一二。用兵之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虚实实,鬼神莫辨,方能克敌制胜。”
  曹操瞥了法正一眼,无声地笑了。他知道法正不死心,还想出击荆州,只是反对的声音不小,他不得不有所收敛。可这与他的想法正相合。孙策的实力越来越强,南北夹击之势渐成。太史慈在交州经营,只等冬季对交趾、益州发起攻势。鲁肃在关中推行新政,最多一两年便可以发起攻击。如果考虑到之前运入关中的大量海鱼,或许这个冬天,鲁肃就会对汉中发起进攻。
  机会像沙粒,不断从指缝间溜走,迟早会一粒不剩。
  “即日起,命人每日在峡口抛撒木屑,试试我那女婿是否警觉。孝直,你多安排些细作,看看孙翊的反应。若是孙翊守得严实,我们就另想他法。若是孙翊没有反应,就想办法将他调开。”
  法正面带微笑。“喏。”
  曹操拿起案上的报纸,心思却在别处,忍不住一声长叹。他实在想不明白,许劭和孙策结了那么大的仇,怎么会为孙策鼓与呼,号召汝南世家献金。豫州世家被孙策来来回回杀了个遍,首级挂满了官道,为什么还这么热心的支持孙策。
  孙策究竟能给他们什么样的利益,以至于他们如此不计前嫌?
  ……
  刘巴离开了蜀王宫,来到毗邻的一座偏院。
  院子里住着伏贵人和皇长子刘绍。自从除夕夜随曹操撤离长安,来到成都,他们就一直住在这里。事出仓促,伏贵人连随身衣物都没来得及带,更别提其他,身边除了两个贴心的宫女,一个认识的人都没有。到了成都之后,一切的吃穿用度都要依赖曹操,平时连这个院子大门都出不去,对外面的形势一无所知。
  刘巴来到成都后,协助曹操处理一些有关租赋的事务,取得了曹操的信任,得以经常性的拜见,这才为伏贵人母子打开了一扇窗。
  伏贵人坐在堂上,看着刘巴走进来,脸上刚刚展露的笑容迅速变成的担忧。刘巴今天的脸色很不好,不仅憔悴,更有一种说不出的沮丧,连带着步伐都有些沉重。
  “刘卿,发生了什么事?”刘巴行礼后,刚刚入席,伏贵人就忍不住发问。
  刘巴没说话,只是抬起头,打量着偎依在伏贵人身边的皇长子刘绍。皇长子三岁了,长得倒是壮实,只是困在院子里,每天能见的人屈指可数,看起来有些迟钝。见刘巴看他,他也看了过来,圆圆的小脸上露出一丝灿烂的笑容。
  “刘……刘卿。”皇长子有些艰难的吐出两个字。
  刘巴暗自叹了一口气。伏贵人虽然出身诗书传家的大族,毕竟是女人,见识有限。被困成都两年,她已经渐渐按捺不住,平时难免有些神经质。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皇长子实在令人担忧。就算继了位,他恐怕也无法成为先帝那样的英主。
  可这是先帝唯一的血脉,不能就这么毁了。
  “贵人与父兄可有联系?”
  “我们母子的处境如此,哪里还能有什么联系?”伏贵人伸手摸了摸皇长子的脑袋,一脸苦笑。
  “血脉之情,难以隔绝。贵人与嗣君身份尊贵,不能轻离。不如由臣请示蜀王,派人请贵人的父兄入蜀探望?”
  伏贵人诧异地打量着刘巴。她不明白刘巴是什么意思。让她的父兄到蜀地来,这是要加强朝廷的力量吗?可蜀地是曹操的封地,父亲和兄长们都是读书人,也做不了什么大事,让他们来除了自投虎口,还有什么意义?
  刘巴的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伏贵人虽然看不懂,可是这么久了,她能信任的人也就是刘巴一人,相信刘巴不会害他们母子,琢磨了一番,便应道:“那就麻烦刘卿了。”
  刘巴拱手施礼。“臣身为汉臣,理应为贵人和嗣君效命。”
  ……
  八月,孙策到达豫州。
  怀胎九月,大腹便便的袁衡提前收到消息,早早地从建业赶来,主持大局。
  其实也不用她多费心。得知天子将至,整个豫州都被动员起来,在汝阳修建行宫,垒筑花园,修整道路。谁都希望天子能去自家看看,所以不用别人吩咐,都将境内的道路修得又宽又平,只要孙策愿意,他的车驾随时可以抵达任何一县有头有脸的家族。
  汝南太守王朗上任这么多年,第一年忙得不可开交,但他的心情却好得不能再好,浑身充满了力量。
  受王朗之邀,许劭再一次成为汝南功曹,担负起协助王朗的重任,四处奔走。孙策进入豫州境时,许劭就跟着豫州刺史满宠、汝南太守王朗等人到梁郡北境迎接。
  君臣相见,欢声笑语一片。满宠率先拜见孙策。孙策打量着满宠,心情大好。
  “伯宁,你担任豫州刺史几年了?”
  满宠笑容满面。“九年又三月有余。”
  孙策点点头,转身对许劭说道:“许公,朕选的这个豫州刺史如何?”
  许劭有些尴尬,却还是上前行礼。“陛下选的这个豫州刺史如何,豫州百姓最清楚,他们已经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何须臣饶舌。”
  孙策仰天大笑。许劭这话说得有水平。这次各州献金,助朝廷缓解货币不足之困境,豫州共献一百八十万金,独占各州鳌头,彰显了豫州的过人实力。豫州富庶,豫州刺史自然有功。若没有满宠这个黑脸刺史坐镇,豫州世家想以身试法的人绝不是一个两个。
  “豫州太平,民众殷富,刺史固然有功,诸君的辛苦也不可少。此次豫州献金一百八十万,说实话,大大出乎朝廷预料。由此可见,豫州不仅有实力,更有境界,这其中诸君有功,许公更是首功。”
  众人听了,心中欢喜,连忙躬身施礼,七嘴八舌的说着奉承话。许劭心中最为开心。天子许他为首功,也不枉他这一番辛苦。“陛下谬赞,臣等愧不敢当。”
  孙策笑笑。他这可不是场面话。最开始提议献金时,豫州响应的人并不多,不少人心存疑虑,不愿意拿出太多黄金。毕竟这是可动产的主体,怎么能轻易交给朝廷?是许劭四处奔走,多方斡旋,才打消了他们的疑虑,掀起了献金的高潮。
  礼尚往来,这个人情是一定要还的。大众广庭之下不能细说,却不妨先表示一下态度。
  “诸君,刺史虽好,却不能久居豫州。”孙策笑道:“满刺史在豫州十年了,也该让他挪一挪了,要不然会有人说朕偏心,独爱豫州。”他又对满宠说道:“伯宁,司州诸事草创,需要一个像你这样的干吏。你将手头的事总结一下,等接替你的人一到,交接完毕,你就立刻上任。”
  司州就是原来的司隶,包括河南、河内、河东、弘农、冯翊、京兆、扶风七郡,只是现在还没迁都洛阳,所以不称司隶,称司州。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孙策迟早会迁都洛阳的,司州很快就会恢复司隶的称呼,而满宠就是未来的司隶校尉。
  司隶校尉虽然监察一州,但职权却比刺史大多了。满宠不是转任,而是名副其实的升迁。一时间,无数双羡慕的目光看向满宠。
  满宠心潮起伏,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是淡淡地拱手施礼。
  “唯,臣领旨。”
  第2445章 许劭三问
  稍作寒喧后,孙策一行起驾,赶往睢阳。
  孙策邀许劭同车。许劭很惊讶,礼貌性的婉拒了一番,最后才登上了孙策的马车。
  孙策的马车很宽敞,用料也很厚实,像一座小楼。其他人都退下了,孙策倚窗而坐,笑眯眯地看着许劭。许劭在孙策对面坐下,孙策敲了敲车壁,马车在六匹骏马的牵引下起动。
  孙策提起案上的茶壶,倒了一杯水。“许公,尝尝新茶。”
  许劭感激不尽,拱手道:“微臣何德何能,岂敢劳动陛下。”
  孙策放下茶壶,摆摆手。“许公不必拘礼,我今天是真心向许公致谢。”他靠在几背上,十指交叉,置于腹前,面带微笑,看着许劭。“说实话,我知道豫州这几年发展得不错,但豫州人能拿出一百八十万金来支持朝廷,我还是很意外的。今天请许公来,一是致意,二是讨教。”
  许劭也笑了。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捧起茶杯,浅浅的呷了一口茶。茶一入口,他的眉毛便轻挑了挑。孙策车里的茶自然是好茶,却并非独一无二。事实上,他自己喝过的茶中就不乏能与此茶媲美的。由此可见,孙策节俭并非给人看的,他很懂得克己。
  “陛下,臣其实也没做什么,只是问了他们三个问题而已。”许劭将茶杯轻轻放在案上,看着杯中碧绿的茶汤随着马车的前进轻轻荡漾。“臣问他们说,陛下是不是穷奢极欲之人,有没有言而不信的劣迹?钱币不同,谁的利益受损最大?商定条款之时,除了陛下之外,什么人说话的份量最重?他们明白了这三个问题,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孙策略作思索,不禁哑然失笑。他点点头。“许公这三问,果然简单而直接。”
  “大道至简至易,原本应当如此。”许劭叹了一口气。“之前儒门之失,就是把简单的事做复杂了。幸得陛下正本清源,儒门复兴,参以道法,成就玄学。以此治国理政,皆能一目了然。”
  孙策笑着摇摇头。“许公过奖了,我真是不敢当。别的不说,就说这些黄金吧。之前担心不够周转,如今诸州踊跃,逾于所期,我又担心黄金太多,各府大手大脚,用滑了手,将来收不住。再比如这条款怎么拟定,也是头疼。各州情况不同,如同平衡,又如何保持公正,让各方都能满意,至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章程。许公,你见多识广,能否指点一二?”
  许劭多少有些惊讶。君临天下,世家、百姓拥戴,手里的钱多得花不完,皇帝做到这个份上,孙策居然还如此谨慎,实在是出人意外。可是转念一想,他又释然了。若非如此,谁敢把那么多金子交给他。
  许劭沉吟了片刻。“臣于政务涉猎甚浅,不敢妄言。理政治国,要想一点错误没有,未免强人所难。不过臣以为只要陛下不忘初心,任贤使能,想来不会太大的麻烦,就和车轮一样,磨合磨合就好了。”
  他转过头,看了一眼窗外,忽然说道:“陛下觉得豫州这路修得如何?”一边说着一边提起茶壶,将孙策面前的茶杯添了一些茶水。
  孙策一愣,随即静下心来体验了一下,尤其是盯着案上的茶杯看了一会。马车再稳,毕竟不是高铁,道路再平整,毕竟不是后世的高速公路,颠簸是避免不了的,所以他已经习惯了倒茶都只倒半杯,而且案上的茶具中也专门的凹陷摆放茶杯,以免滑落。但许劭将他的杯子添到大半,茶汤依然没有晃出杯子。
  “豫州的路修得好,比兖州的强多了。”
  “前两天还下了一场大雨。”
  “哦?”孙策眉头微皱。如今的路都是泥土路,修得再好,一下雨都会有泥泞,哪怕是驰道也不例外。更何况他对驰道这种专为皇帝服务的工程根本没兴趣,所以驰道上一次修整至少是三十年前的事,早就不顶用了。可是这条路走起来还是这么平稳,难道是下雨的时候不准人走,刻意保持平整?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有点过了。这条路可是通往河北的干道,每天不知道要有多少人经过。
  许劭笑道:“为了修这条路,豫州人可是下了大本钱。夸张一点说,车轮每转一圈,就是一两黄金。”
  孙策更加惊讶。车轮转一圈就是一两黄金,那这条路要花多少钱?可是这么大的工程,他却听都听没过,未免有些古怪了。
  许劭笑得更加得意,特意端起茶杯,又喝了一口茶,卖了一会儿关子,这才解释起来。
  这条路北至蒙县,南至平春,贯穿汝南、陈郡、梁郡,全长近千里,全是使用一种新的夯筑技术建造的,前前后后修了几年。之所以花费如此人力、物力修路,是因为这条路太重要了,不仅荆州、豫州的货物要沿着这条路北上,兖州、冀州的货物也要沿着这条路南下,每天经过的车辆数以千计。
  这条路原本就忙,随着这几年工商发展,尤其是冀州、幽州平定之后,经过的货物量更是翻了几番。以前的路承受不住,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无法行走,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后来沿途的汝南、陈郡、梁郡大商人聚集起来一商议,决定集资重修这条重要的商道。
  为了确保这条路能够承受雨天,他们特地集结工匠,研究出一种新的夯筑工艺,主要来说,就是将石灰、河砂与泥土按比例混合,然后再夯实。这样的路建成之后,只要不长时间浸泡,基本不会发软。雨天一过,行人就可以走了。晒上两天,载重的大车就可以正常通行。
  为了修这条路,不仅商贾们出了很多钱,沿途的百姓也出了力。毕竟商路畅通对他们也有好处,沿途不少人就是依靠为过路商旅提供产品或者食宿服务为生的。商路不通,他们也会有损失。
  孙策慢慢听明白了许劭的意思。不怕事情大,只要有利可图,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修这条路花费不菲,但是从中得利的人很多,所以花钱再多也有人愿意干,而且热火朝天。同样,条款再复杂,也不能违背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要给献金的人带来利益,尤其是献金最多的豫州人。
  许劭的那三个问题的最后一条已经说得很明白,豫州人这么积极,就是要争夺话语权,要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他们被冀州人拔了头筹,现在无论如何都要扳回一城,夺回主导权。
  说得实际点,这不过是资本的本能罢了。
  孙策含笑打量着许劭。“平舆许氏也经商吗?”
  “许氏印书坊是豫州最大的私人印书坊,工人数百,每年印的新书供不应求。稍有名气的学者都愿意在许氏印书坊印行专著。不久前,刚刚承揽了燕州卢子干遗著的印行业务。”许劭面不改色。“陛下年初拟定的学术专著印行计划中,许氏印书坊也有承接。”
  “是吗?谁在经营?”
  “臣的从兄,许靖许文休。”
  “文休先生回来了?”
  “回来两年了。他年纪大了,又在外奔波十余年,不愿意再出仕,就开办了一个印书坊糊口。”
  孙策忍不住笑出声来。许劭也笑了。以平舆许氏的实力,糊口二字实在太谦虚了。“有许文休把关,许氏印书坊印出来的书肯定是上品,如果有时间,我去拜访一下文休先生,看看这豫州最大的私家书坊。”
  许劭大喜,连忙谢恩。“陛下若能驾临,那真是我平舆许氏的莫大荣幸了。”
  “豫州大贾多,虽无中山甄氏、东海麋氏、南郡蔡氏那样的巨贾,家累十万金以上的不在少数。这些年他们铺路架桥,开设私学,扶贫济困,朝廷都是知道的。不过这些加起来,皆不及许公坦然言利,文休先生刻书糊口来得让人开心。读书人不讳言利,自食其力,方可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君子固穷,但真正的君子不应该穷。”
  许劭感慨地叹息道:“陛下所言甚是。民以食为天,仓禀实而知礼,以前说教化,总是言者哓哓,闻者默默。如今也不用多说,自然进退揖让,彬彬有礼。以前罕言利,而唯利是图者满眼皆是,读书人虽唾弃之,为了生计,却不得不含羞忍垢,奔走于权贵之门。如今人人言利,唯利是图者反倒为人唾弃了。既然可自具衣食,谁愿意仰他人鼻息?”
  许劭想起了流亡途中的事,连连叹息。再清高的人也要吃饭啊,饿着肚子弹琴,只有孔夫子那样的圣人做得到,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况且就连夫子也说了,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如今天下太平,盛世可期,如果还不能养活自己,那真是读书人的耻辱了。
  孙策与许劭寒喧了一阵,最后问道:“许公,你曾与曹操相识,觉得此人如何?”
  许劭目光微闪,沉吟片刻。“陛下想劝降他?”
  “他曾请降,但后来又没消息了。”孙策捻着手指。“我想,请一个得他尊敬的人去,或许会有效果。”
  第2446章 许靖
  许劭半晌没说话。
  劝降曹操,他没有把握。曹操不是刘繇,对他的尊敬非常有限。当初就能用刀逼着他品评,如今贵为蜀王,他却声名扫地,曹操又岂能将他放在眼里。
  天子莫不是记恨当年,故意要我出丑?
  许劭心中有些不快,打量了孙策片刻。“敢问陛下,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