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6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权仰头,连忙起身,拱手施礼。“祭酒。”
  孙匡也打算起身,手里的纸笔却没地方放,有些手忙脚乱。
  郭嘉瞥了孙权手边的钓杆一眼,笑意更盛。“大王刚钓上来的鱼?”
  孙权眼珠转了转,笑着点点头。“闲来无事,垂钓消遣,没想到运气不错,钓了一条没见过的鱼,想着画下来,将来请人鉴别一番。只是这鱼看起来不大,力气却不小,摁不住,刚才还溅了少府丞一身水。”
  “你不会将鱼杀了,慢慢画?”
  孙权笑着摇摇头。“我问过水师的将士了,他们说这鱼味道不佳,难以入口。我打算画完就放生,也是一条性命不是。”
  “大王慈悲。”
  “祭酒过奖了。”
  “你们继续,你们继续。”郭嘉挥挥羽扇,转身离开了。
  孙权坐了回去,继续指挥孙匡等人忙活,神情却有些心不在焉。等孙匡画完,他取过看了一遍,点点头,命人将鱼扔回海中,又示意孙匡继续添加细节,自己转身上了飞庐。
  飞庐上,郭嘉正与孙策坐在一起闲聊,听到脚步声,孙策转头看了一眼。
  “是仲谋啊,坐。”
  “谢陛下赐座。”孙权在一旁坐下,离孙策稍远。“臣弟刚刚与季佐一起写生,惹了一身鱼腥味,还请陛下和祭酒见谅。”
  孙策笑了。他听力很好,孙权在那儿忙活,和陈群、郭嘉对话,他都听得清楚,也知道孙权特地赶来,是担心郭嘉在他面前说些什么不好的。
  “你对这些也感兴趣?”
  “闲来无事,消遣而已。陛下见笑了。”
  孙策摇摇头,坐了起来。“话可不能这么说,博物之学虽然粗浅,却也是基础。你若真能游历天下,看遍四海飞禽走兽,梳理异同,找出其中的道理,说不定也能自成一家。”
  孙策说得很认真,看不出一点说笑的成份。他很清楚博物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科学研究的资料收集,后世所谓的现代科学有两个源头:一个是源自古希腊的数理逻辑,一个就是博物学。写出巨著《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的达尔文就是一个博物学家。
  华夏文明也有博物学,《山海经》就是最古老的博物学著作,《博物志》也出现在不久的将来,汉赋更是后世研究名物的资料集,只是缺少数理逻辑的辅助,博物学最终没能发展成为自然科学。
  他想改变这个进程。如果孙权有意进行做这样的研究,他当然愿意支持他。身为皇族,有钱有闲,衣食无忧,做学问再合适不过。孙匡、刘和醉心于绘事,毕竟还是研究文艺,不是科学。
  “多谢陛下,臣弟学问粗疏,不敢奢望如此。”
  孙策看看孙权,也没再说什么。孙权好读书,但他是实用主义者,做学问的耐心不足,勉强不来。“你怎么又惹少府丞了?”
  孙权神情尴尬,把事情讲了一遍。他本来和陈群一起钓鱼闲聊,钓到那条鱼后,他叫来孙匡绘画,请陈群帮忙摁住鱼,没想到鱼的力气大,陈群没摁住,反溅了一身水。陈群觉得没面子,转身就走了。
  “是臣弟粗疏,对少府丞失礼了。臣稍后就去向少府丞致歉。”
  “这么点事,有什么好道歉的。”孙策不以为然。这陈群也太娇气了吧,这么点事就生气了。
  “少府丞生气,可能不仅仅是鱼的事。”孙权有几分迟疑。“臣和他闲聊,谈到凉州的事,有些分歧,或许是少府丞觉得臣身为藩王,不宜过问朝政,是以……”
  “凉州?”孙策摆摆手,打断了孙权。“说来听听。”
  郭嘉也打起了精神,听孙权细说。
  孙权见状,不敢怠慢,便将前因后果全部说了一遍。今天风和日丽,闲来无事,他请陈群钓鱼,闲谈时,便说起凉州的战事。之前收到安西都督的军报,知道曹操有可能出武都,两人由此说开去,便提到了历经百年的凉州羌乱,说到了将来的凉州方略,分歧因此而生。
  陈群觉得凉州遥远苦寒,民风彪悍难制,易动难安,又离京师太远,鞭长莫及,不宜投入太大精力。如今刘宠率刘氏子弟西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玉门以西都不会为中原带来多少利益,与其花费大力气整治,不如沿袭旧例,粗安即可。如今陛下意在海外,收获也不错,应该加大投入,进一步开拓。
  孙权对此有不同意见。他认为经营海外虽然有前途,陆地依然是根本。就算海外能带来再多的利益,也代替不了陆地,毕竟人不能一直生活在船上,必须在陆地上有根才行。既然如此,陇右甚至整个凉州就不能掉以轻心,否则海外的收益越大,天下越不安。
  “为什么这么说?”孙策笑问道。
  “天下不患寡,而患不均。关东、关西本来就有分歧,贫富便是其中之一。陛下开拓海外,关东殷实,若不抚恤关西,贫富必然加剧。若抚恤关西,关东人又有割肉饲虎之感,心生不忿。从长远来看,皆非治国之策。欲使关东、关西两安,还是要开西域商路,使凉州从中得利才好。”
  “少府丞不赞成此说?”
  “呃……”孙权挠挠头。“大概是臣语气不对,引喻不当。”
  “你引了什么不当的比喻?”
  “臣弟说到了之前的世家,少府丞可能误会臣弟有意调侃吧。”
  孙策没有再说什么。真相如何,郭嘉会去问,但陈群的思想的确有守旧的成份,这一点毋庸置疑。原本还算克制,荀彧重赴关中,负责新政推行后,他这倾向便更重了,在他面前都提过几次建议。特别是对官员考核,他意见非常大,总觉得现在提拔的官员重视才能,却忽视了德行,有失偏颇。
  虽然陈群没有提出九品中正这样的字眼,但孙策却闻到了似曾相识的味道。
  孙策岔开了话题。“仲谋,上次皇后推荐的几个女子,你可有中意的?”
  得了孙策的亲口允许之后,袁衡为孙权物色了一些汝颍世家的女子,先后与孙权见了面,其中不乏出身袁氏的。可是出乎孙策的意料,孙权却一直没表态,既不说好,也不说不好。袁衡无法定夺,只好将这件事又推到孙策面前。
  借着这次出行,沿途不断有文武来拜见,孙策又张罗着让孙权看了一些人,现在想问问孙权的意思,早点把这件事定下来,省得母亲吴太后操心。
  孙权眼神一瞥郭嘉,拱手笑道:“婚姻乃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又有陛下为臣作主,臣弟感激不尽,本不该挑三捡四。不过既然陛下问起,臣弟就斗胆说两句。皇后推荐的女子不论出身还是德容,都是上上之选,配臣弟是绰绰有余,甚至有些可惜了。许子将说臣弟长上短下,难居人下。朝堂之上,向陛下俯首,为臣为弟,都是本份,心甘情愿。若是闺房之内要向夫人俯首,臣弟怕是做不到。是以臣弟想来想去,还是退而求其次,选个与臣弟差不多的好些。”
  孙策微微一笑。“皇后推荐的看不中,别的可有合适的?”
  “前几日看的几个女子,臣弟觉得都不错,究竟选谁,还想听听陛下的意见。”
  孙策点了点头。他明白孙权的心思了。楼船沿海北上时,广陵、下邳等郡的士绅随太守、郡尉前来拜见,其中不乏相貌出众的适龄女子。比如步练师有个从妹,孙权当时就很满意,多看了几眼,还特地问了姓名。另外有个姓臧的女子,是臧旻的孙女,身材高挑有英气,略通武艺,孙权也比较满意。
  既然孙权对汝颍系不感兴趣,那就在徐州找吧。
  孙策一问,果然正中孙权心思。孙策随即便让人记下,派人去提亲。按照新制,孙权是藩王,可以有一位王后,六位夫人,孙策打算先为他聘两到三位夫人,相处一段时间,再从中挑一位册封为王后。
  孙权感激不尽,躬身退下。
  孙策转身对郭嘉说道:“奉孝,你找机会问问陈群,看他有什么解释。”
  郭嘉领命,随即又道:“陛下,既然长沙王对汝颍女子没什么兴趣,那臣就回绝她们吧,免得耽误了她们出嫁。”
  孙策想了想。“我记得其中有一位是你夫人的族妹。”
  “陛下记性好,的确有一位。”郭嘉苦笑道:“当时长沙王还特地问了姓名。”
  “让她再等等,其他的先回了吧。对了,若有人对孙氏、吴氏、徐氏其他子弟有兴趣,不妨看看。”
  “唯。”郭嘉如释重负。
  第2428章 凉州事
  郭嘉和孙策又说了几句,起身告辞,摇着羽扇四处转了转,来到陈群的舱室。
  陈群是少府丞,是这次出巡时的后勤主管。他拥有一个独立的舱室,虽然算不上宽敞,却很整洁,诸般物事摆得整整洁洁,一丝不苟。
  郭嘉摇着羽扇,站在舱中,却不说话。陈群见状,知道他有话要说,示意侍童离开,又主动关上舱门。舱中暗了,连对方的脸都有些模糊。陈群想去点灯,却被郭嘉阻止了。
  “陛下刚刚为长沙王定了婚事,汝颍系基本无缘。”郭嘉幽幽地说道。
  陈群沉默不语,气氛有些压抑。
  “你知道有多少人反对为长沙王选汝颍女子,是陛下亲口定了,袁皇后才敢选人。”郭嘉的声音更冷,甚至有些尖锐。
  陈群吁了一口气,欲言又止。他知道自己犯了大错,错失了一个大好机会。
  郭嘉放缓了语气,弯下腰,凑近了些。“长文,还记得你大父与吊张让父丧的故事吗?”
  “记得。”陈群低低地应了一声,黑暗中的神情有些不自然。他对祖父陈寔的感情很复杂。一方面,他很崇拜陈寔,是陈寔凭一己之力,将许县陈氏由一个寒门变成了当地名门,并有成为世族的希望。另一方面,他又对陈寔当年的一些做法不敢苟同,尤其是吊张父丧这件事。
  在他看来,陈寔身为名士,主动与张让这样的阉竖来往,就是自甘堕落。但他又不得不承认,陈寔的这一举动不仅避免了陈家受党锢牵连,还救了很多人。
  此刻郭嘉重提此事,他有所触动。汝颍系本来有机会借着婚姻的机会影响孙权,现在却因为他的固执失之交臂。考虑到这是天子亲口定的,等同于天子有心向善,却被他破坏了。
  换了任何一个汝颍人,都会很不爽。
  “长文,道德不是嘴上说说的,而且要看结果的。譬如食物,若不能入口入腹,纵使是山珍海味,也充不了饥,养不了人。身为大臣,自然应该以道德辅佐君王,可若是总板着一副面孔,让人敬而远之,除了成就个人的私誉,又有什么意义呢?”
  陈群深吸一口气,屏住半晌,又缓缓地吐出来。他拱拱手。“多谢祭酒,群受教了。”
  郭嘉摆摆手,示意陈群放松些。他知道陈群性子固执,不是那么容易改的,今天能让他有所触动已经难得。若是逼得太紧,反而不美。
  “你刚才和长沙王论及凉州之事?”
  “是的。”
  “你们是怎么说的,说来听听。”
  “长沙王……是怎么说的?”
  “你不用问长沙王是怎么说的,陛下让我来问问你。”
  陈群心中欢喜。出了这样的事,天子依然没有偏听偏信,实在难得。他仔细回想了一下,将与孙权讨论凉州战事的经过说了一遍。
  郭嘉听了,觉得和孙权所说基本吻合,最多只是语气上有些差异,心里多少有些失望。就这件事而言,陈群的见识明显不如孙权。他主观上是想跟上天子的步调,却又不自觉的延续了关东人对凉州的态度,忽略了凉州的重要性。说到底,还是经验和眼界不足。
  好在舱中光线不足,陈群看不到郭嘉脸上的表情,没受什么影响,语气依然平稳。
  等陈群说完,郭嘉应了一声,表示会如实回复,随即话题一转。“长文,这段时间有多少腌制的海鱼运往关中?”
  陈群想了想。“具体的数目不太清楚,就我所知,仅今年这几个月,十万石应该是有的。”
  “你知道这十万石海鱼能代替多少粟米?”
  “这个……至少三倍吧。海鱼养人,本来能吃三碗粟米饭的,若是有海鱼佐餐,一碗就够了。”
  “你可知道相比于粟米,海鱼还有什么好处?”
  “常吃海鱼,可以改视目力,夜视不再昏茫。”陈群笑出声来。“这一点,我是有亲身感受的。这几个月多吃海鱼,看书都清晰多了。”
  郭嘉也笑了。“所以啊,运海鱼到关中,绝不仅仅是补充粮食这么简单。依照目前的规模,到八月秋后,总共能运近三十万石海鱼到关中,相当于百万石的粟米,可以供两万大军吃一年。”
  陈群恍然。“这是为安西都督府秋后的战事准备的?”
  “聪明。”郭嘉笑了。“陛下费心费力,运这么多海鱼去关中,怎么可能放弃凉州?长文,你在陛下左右,眼界要大一些,凉州不是边疆,而是腹心,欲外强,必先内壮,否则行之不远。欲内壮,就不能有明显的软肋、缺陷,就比如这拳头,尾指虽小,却不可或缺。只有五根手指都能捏紧,拳头才是拳头,打人才有力量。”
  郭嘉说着,张开手指,又在陈群面前慢慢握紧。“你试试伸直尾指,看看这拳头还能不能握紧。”
  陈群不好意思地笑了。
  ……
  四月末,孙策一行到达成山港。
  阎行赶来拜见。
  收到韩遂阵亡的消息后,阎行便做好了准备,将军务交给了田畴。诏书一到,他便起程赶往辽东,与孙策见面,面请机宜。
  礼仪性的哀悼了韩遂,孙策问起阎行安定凉州的方略。他让阎行回凉州绝不仅仅是为了吊丧,更是调阎行回凉州的铺垫。比起马超,阎行更稳重,堪当大任。
  所以从孙策的角度而言,韩遂战死未必是坏事,根本不必大动干戈。
  阎行心知肚明,向孙策详细的介绍了凉州的情况。这些年,他虽然没有回凉州,却对凉州的情况并不陌生。一是韩遂会经常写信来,二是他的父亲、兄弟也在凉州,也会能消息来。除此之外,他本人也注意收集信息。太史慈、沈友先后击败鲜卑人后,草原上的商路又畅通起来,时常有西域商人从凉州一路走到辽东,交易比中原人想象的还要兴旺。

章节目录